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4 道试题
1 . 西周前期,通过对反叛势力的征服和方国纳贡体系的建立,周朝国家实力迅速发展,影响波及山东、辽河、长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为外缘的广大地区。这客观上促进了(     
A.周朝疆域的扩大B.中央对地方的垂直控制
C.华夏文明的认同D.宗法分封制的全面推行
2 . 据殷墟卜辞记载,历代商王都以天干为名号,如大乙(太祖子履,即商汤)、太甲(太宗子至)盛庚(圆耀子旬)、武丁(高宗子昭)、帝辛(纣王子寿)等。这一现象可能直接涉及到商代的(     
A.国家组织形式B.王位继承法
C.诸子分封次序D.内外服制度
3 . 清朝军机大臣的遴选范围主要来自尚书、侍郎以至大学士,督抚间亦内调入值;任命军机大臣的谕旨一般是命其“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军机处虽有印信却无正式官署,乾隆朝纂修《大清会典》时甚至未将“办理军机处”列入条目。材料集中论证的军机处特点是(     
A.人员精干B.效率较高C.临时差遣D.保密性强
2023-05-07更新 | 595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080年,宋神宗“始置六察司于御史台”,按察京师的所有官府机构,督察的情况,每个月要向皇帝报告一次。如果上任后百日内无所纠弹,则罢作外官或罚“辱台钱”。这反映了(     
A.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B.官僚集团内部的斗争激烈
C.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代中后期,司礼监、内阁、六科对应的权力分别是代行批红权、票拟权、封驳权。批红之权属于皇帝本人,往往授权司礼监秉笔太监,但不由内阁票拟而中旨径出,六科是可以封驳的。这体现出(     
A.权力制衡关系的构建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D.宦官专权的局面出现
6 . 宋代诸州除设知州外,另设“通判某州军州事”,简称通判。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国朝自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尝与知州争权。”据此可知,宋代(     
A.地方事权分化B.行政效率低下C.武将地位弱化D.边境防守空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明朝内阁在一定时间内发挥过作用,但更多情况下却助长了皇帝的惰性。由此可以推知,明朝(     
A.内阁利于正确决策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发挥辅政功能D.权力结构混乱无序
8 . 元代学者虞集指出:“中书省以治内,行省以治外。”行省除了有地方行政权外,还兼有军政与财政大权,即行省可统辖地方军队,地方财税亦可自留三成于本行省。由此可见,元代行省制(     
A.造成了元末社会动荡不安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加强了对全国各地区管辖D.体现了中央高度集权特点
2023-05-02更新 | 1616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九品中正制之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据此可知(     
A.门阀士族势力较为强大B.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
C.中央选举权利得到加强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2023-04-27更新 | 1486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谏官在唐朝本隶属于门下省,而宋代则谏院独立,并无长官,……于是台官谏官同须皇帝亲擢,谏官、台官渐变不分。……于是谏院遂形成与政府对立之形势。这一变化说明(     
A.监察体系更加完善B.君主专制有所强化
C.官僚内部矛盾激化D.监察机构走向独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