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二代文化略同。文化既尔,政治亦然。故夏、殷(商)间政治与文物之变革,不似殷﹑周间之剧烈矣。殷、周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摘编自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唐代立国规模宏阔,其疆土,经济、文物,较之秦汉,似乎尚有过之而不及。论其政治,依然还是秦汉传统规模,王室与政府分立,君权与相权互济,但唐代的政府组织之详备严密,实为汉代所未有,此后宋、元、明、清四代,都尊奉为行政圭臬。魏晋以下的门第新贵族,在唐代渐渐地和平消失于无形。自唐后,中国社会再没有别一种新贵族之形成。故在唐代有两大趋势:一、由贵族阶级转移到平民社会。二、文化由宗教方面转移到日常人生。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相比商代有哪些重大变革。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代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别评价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说明汉代选官制度
时间概况
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举贤良能直言极谏,对策者百人,唯(晁)错为高第。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下诏举士,规定非治儒术者不取,董仲舒取为上第。
东汉光武帝(25—57年在位)对选拔与提拔的对象,施行“授试以职”,即进行文字方面的测试,内容有策、经、笺奏(章奏文体)等。
A.确立完善的分科考试方法B.扩大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
C.突出自上而下的选拔方式D.重视官员文化素养的考查
2021-04-11更新 | 519次组卷 | 9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 元代在地方设立行省,突破了以山川地理划分区域的传统做法,“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其主要意图是
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
C.加强边疆地区管理D.完善基层行政组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代史书中有很多官吏死后“家无余财”,甚至无以为葬的记载。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发现了汉武帝时期张汤(曾官至御史大夫)墓。其出土随葬品十分简单,多为小件器物和日常生活用具,和史书记载吻合。这种现象主要
A.得益于休养生息的推行B.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C.表明墨子思想得到贯彻D.受到察举制实施的影响
5 . 据记载,商的祖先名契,其母一次与同伴在水边洗浴,偶然见到一只燕子蛋,便取来吃掉,由此怀学生契;周的祖先名弃,在其母在野外偶然踩踏他人的足迹,因而怀孕生弃。但两人之父均不详,不见史册。这种传说反映了(     
A.部落经过母系氏族阶段B.封建帝王自我神话王权
C.宗法制以母系血缘定亲疏D.图腾崇拜始于商周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周的有铭青铜器由周王室和王臣制作的占大多数,由诸侯国制作的为数甚少。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王窒、王臣的青铜器几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列国诸侯、卿大夫甚至卿大夫家臣铸造的器物。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贵族政治的破坏B.礼乐制度的衰落
C.中央集权的式微D.治铸技术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仁宗即位后,把内阁阁臣从五品提为三品,大学士杨士奇与吏部尚书蹇义同样享有密封奏事权。这说明内阁(     
A.地位得到显著提高B.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
C.已经正式取代六部D.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后又命令蒙恬主持修建了一条由咸阳向北的“直道”,在云贵地区修“五尺道”,在湖南、广东等地修筑了攀越五岭的“新道”。这些举措
A.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B.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C.进一步削弱了中央集权D.加强了中央政权组织
2020-12-13更新 | 567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