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夏商西周时期,“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丛社。”到东周时期,各国宫城内的祭祀遗迹已很少见,社祀、宗庙等礼制性建筑已被移出宫城。这一变化表明
A.族权与政权趋向于结合B.神权对政治的影响减弱
C.贵族分封制度日益瓦解D.城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生活在以科举一官僚制为核心的政治世界的士大夫,为了获得晋升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荐举”,一方面在自己所处的地缘、血缘、学缘、业缘等各种关系的主体中进行选择,另一方面又被卷入到各种关系当中。这反映出这一做法(     
A.易于滋生朋党集团B.赋予民众广泛参政权利
C.便于充实官僚队伍D.促使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与殷商时各土著邦国被迫依附殷商的模式不同,周朝采取了诸侯分封的模式,即分封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进而构建了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周王实施“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的做法,主要反映了
A.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有机结合B.利用宗法关系促进统治巩固
C.周王对地方统治进一步加强D.便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4 . 下表所示,两宋官僚系统官员职数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时间北宋初
(960年)
景德
(1004-1007年)
皇佑
(1049-1053年)
南宋庆元
(1195—1201年)
职数(人)五千一万多两万多四万余
A.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乡村基层治理增强
C.统治范围日益扩大D.世家大族荫袭严重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5 .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在符合这些要素的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
A.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B.用森严的礼乐制度强化封建君主专制
C.血缘关系是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D.小农经济是封君统治的主要经济基础
2020-12-27更新 | 774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仪陇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初在弘文馆、崇文馆、集贤院和翰林院设置学士,《文献通考》中评论道:“学士之职,本以文学语言备顾问,出侍从,因得参谋议,纳谏诤,其礼尤宠。”武则天时又设北门学士,名为撰写著作,“实际朝廷奏议及百司表疏,时密令参决”。据此可知,唐代学士的设置
A.加快了中枢机构权力转移B.部分地分割了宰相的事权
C.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D.进一步完善了内外朝制度
7 . “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该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从政治、军事、经济起到地缘互补的巨大优势效应。关于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的重要特点正确的有
①郡县体制 ②国家统一 ③“要在中央” ④因俗而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汉地方长官须每年定期向中央汇报本地的户口,恳田,赋役等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汉宣帝曾斥责郡国“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漫,以避其课”。这表明当时西汉
A.地方财政出现危机B.政府运行机制待完善
C.君主专制趋向强化D.地方治理体系已崩坏
9 . 下图是汉高祖到汉武帝期间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太守中军功受益阶层所属者所占比率变化图。这一变化(     
A.有利于巩固专制集权政治B.推动政府行政机制的完善
C.使得军队战斗力不断下降D.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10 . 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必须全部申报中央。安史之乱以后,土地的所有权,连同经营、管理、分配的权力,全部落入地方长官的手里,出现了“将士无战守之劳,有耕市之利”的状况。这些变化 (     
A.直接导致唐王朝的灭亡B.表明唐朝经济空前繁荣
C.为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D.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