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谓汉族筑一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下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表


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数
秦始皇(前221年)36不详
唐开元二十八年(704年)15328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262881234
元朝12183971425

(注:州、道、路设置初期均为监察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及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特点及其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读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表,该表反应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是
时期选官制度选择标准选择方式
西周世卿世禄制血缘世袭
战国—汉初军功爵制度军功立军功
汉武帝以后察举制德才地方举荐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初期才舱门第并重
后期重门第
品评官评定
隋唐以来科举制考试成绩或才学考试
①选拔标准:由血缘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
②选拔方式:由世袭军功地方举荐到考试选拔
③选拔原则:由客观公正逐渐向主观随意发展
④选官基础:官员队伍逐渐扩大素质不断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
A.中外朝的设立B.军机处的设立
C.政事堂的设立D.宣政院的设立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禹传子,“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材料二   秦始皇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

材料三   愿陛下令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材料四   从中国古代史来看,封建社会表现出两大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这对中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也使中国与西文的差距越来越远。

(1)材料一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2)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什么影响?根据材料三内容,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列举唐、宋、明、清四朝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措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自隋文帝罢九品中正制,始立科举。炀帝时设进士等科,并命按十科举人,科举制度形成。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原因。

材料二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中外文官制度

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

——摘编自《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选拔的特点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分析西方是如何借鉴中国考试制度的。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

材料二: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我国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秦朝西汉隋唐宋朝明朝
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废丞相设内阁
A.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B.起到了监督皇权的作用
C.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D.体现了皇权加强的趋势
2020-03-23更新 | 583次组卷 | 4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学、第十一中学、第十五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选官和品德有机结合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D.人才选拔由地方集中到中央
2020-06-02更新 | 376次组卷 | 28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之初,中正由现任中央职官兼任,须“德充才盛”,经郡国长官推举,报请司徒确认并予以任命。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无法为政府选拔优秀的人才B.有利于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C.彻底改变了乡里评议的传统D.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2020-07-01更新 | 746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