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已婚妇女通常处于夫权的支配之下,《十二铜表法》规定:“(我们)的祖先认为,甚至成年女子,因其生性轻佻,也应予以监护。”而在罗马帝国时期,妻子事实上成为自己的主人,她几近独立于家父,在法律层面上独立于丈夫,她能够提起诉讼,自由地持有和处置财产。这一变化表明
A.妻子的行为能力得到了拓展B.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的趋势
C.男女平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D.丈夫对妻子的优越地位消除
2021-06-06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各国人格保护的发展开始颠覆近代以来人与物大一统的损害赔偿观念,出现了回归罗马法传统与价值的趋势,重新把“人的保护”与财产权保障区分开来,优先保护人格利益.逐步构建出一套独立于财产保护的人格保护体系与规则。这表明
A.各国制定法律更倾向于对人的保护B.罗马私法精神渗透近代社会生活
C.现代法律对古罗马法的借鉴与创新D.古代法律具有与时俱进的适应性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时代,经过夏、商的演化,到西周形成严密的政治制度。……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都具有深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摘自《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二   唐代政府机构示意图(如图)


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

材料四   中国古代史曾经发生过多次地方势力对中央权力的挑战,“七国之乱”、“安史之乱”,直到唐末,藩镇割据,唐政权也因此土崩瓦解,之后中国的历史进入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直到北宋赵匡胤进行制度革新之后才有了新的气向,宋之后,中国出现了元明清六百多年的统一局面。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五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



查士丁尼及廷臣

材料六   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提示:分析材料)
(2)根据材料二,说明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曾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综合材料三和四,分析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下的基本矛盾及其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4)材料五图所示人物对法制建设作出了什么贡献?有什么重大意义?
(5)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罗马帝国“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指的是什么,并举一例说明。
2021-10-0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一人一票大众民主”制度的目标是实现人在政治上的平等,但没有一个社会的人在智力、理性、财富、时间、信息收集能力、进行理性决策等所有方面都是平等的。这一论述
A.蕴含了人文主义的某些理念B.阐明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空想性
C.预见了精英政治的发展趋势D.揭示了雅典民主衰落的必然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意大利各民族因为一种特殊法律的规定而成为了罗马公民,此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表现了它所关心的特殊利益,表现了它对某一个强大的保护者的依赖。由此可知罗马公民权的扩大
A.对政体变化造成影响B.导致了帝国的分裂
C.有利于罗马法的完备D.扩大了罗马的疆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早期罗马法规定,所有的交易都以家族作为交易对象,从而使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并不明显,到《十二铜表法》时,罗马至少已承认平民是主体,家长的男性子孙开始普遍地享有公权和财产权,妇女、拉丁人和部分外国人也逐渐取得了部分公权。这一变化
A.有助于调节社会各阶层关系B.使私法规范得到了完善
C.基于帝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D.助推法律至上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在古代雅典,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公民,才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
A.取得行政官职的限制最终取消B.与自由民身份的区别已不复存在
C.不再履行自备武装服兵役义务D.进入议事会的资历条件逐渐提高
2020-07-11更新 | 4699次组卷 | 44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公元前149年,罗马成立了来自元老阶层的陪审团,调查和审判行省官员的贪污勒索案。公元前123年,一位裁判官专门负责对索贿罪的审判,裁判官从450名骑士的名单中选出50人组成陪审团。这一变化说明罗马
A.政治体制发生变化B.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C.司法程序更加完备D.国家疆域逐渐扩大
9 . 罗马历史学家李维对古罗马某一法律评述如下:“城邦宪制发生了变化”,国家权力由“王政”转化为贵族与平民相结合的共同体,且通过罗马共和政府的制度结构受到了重要的约束。据此可知,这一法律
A.反映了古罗马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革除了罗马习惯法的立法基础
C.开启了罗马共和国对法治的思考
D.使罗马法由习惯法走向成文法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史》

材料三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
(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变化历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