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它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得到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共和晚期,罗马法律的发展可说是和其他文化形态那样在务实基础上又见进一步的坚定、开阔的演进。……由于它更大的实用性与进步性,实际上就在许多方面取代了公民法,成为罗马法律的主干。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律和法学的实践已大大超越古典城邦的范围,开始具有古代世界范围的普施与通用的性质,不仅体现了罗马文化在这个时代特有的坚定开阔的气质,而且接近于希腊斯多噶派哲学家倡导的自然法的理想。
——朱龙华《罗马文化》
材料二
年份
事件
1815
议会通过一项谷物法,规定在小麦价格未到每夸特(夸特是英国的重量单位,约合12.7千克)80先令时,不准进口外国粮食。
1838-1839
曼彻斯特的工业家接过反谷物法大旗,使得反谷物法运动蓬勃发展。
1841
罗伯特·皮尔担任首相,开始领导保守党向自由贸易方向转化。
1845
爱尔兰发生大饥荒,成百万人被饿死,解决饥荒的唯一办法是放开粮价。
1846
议会废除谷物法。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维多利亚时代·反谷物法胜利与自由资本主义的鼎盛”
材料三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
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序号
批准时间
条文节录
4
1791年
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
10
1791年
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
15
1870年
第一款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22
1951年
第一款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
26
1971年
第一款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


——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在许多方面取代公民法”的原因,并概括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
(2)指出材料二中旧法令的废除所体现的经济思想。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废除《谷物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予以说明。
2016-11-27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2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百年来,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矢志不渝,付出了巨大艰辛。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 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卫城,公民集会的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见其他出席的人。

古希腊时期的剧院遗址
材料三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1915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
材料四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五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的描述,能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特点,但也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请分析持这种观点的最有力证据应该是什么?并谈谈这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可以借鉴的教训?
(3)据材料三指出1895~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当时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
(4)依据材料四,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
(5)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指出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2011-10-15更新 | 4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早期罗马法规定,所有的交易都以家族作为交易对象,从而使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并不明显,到《十二铜表法》时,罗马至少已承认平民是主体,家长的男性子孙开始普遍地享有公权和财产权,妇女、拉丁人和部分外国人也逐渐取得了部分公权。这一变化
A.有助于调节社会各阶层关系B.使私法规范得到了完善
C.基于帝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D.助推法律至上深入人心
4 . 罗马法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有着历史的传承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罗马的不断征服,罗马国家的人口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罗马有许多非公民身份的人,还有许多非罗马的人。为了更好地处理这些关系,公元前242年罗马又设立外事裁判官,这样原来的裁判官便被称作内事裁判官。外事裁判官处理问题基于一系列对所有人都要一致的原则。这些原则具有所有人都要认可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故而被称作“万民法”。“万民法”与“市民法”有很大不同,由此开始法律观念逐步拓宽,罗马法也获得解放,变得更加自由。

——摘选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恩格斯曾经指出,罗马法固然是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但它同时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法”。因此它也必然“包括着资本主义时期大多数的法律关系”,而且可谓“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主义生产兴起之时,它便应运而起,充分地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民法所效法和采用。

——江平等《罗马法基础》

材料三   《拿破仑法典》的基本内容:

第一编“人”,主要内容包括民事权利的享有及丧失……第二编为财产及对所有权的各种限制,……在所有权问题上,法典确立了绝对的个人所有制。

第三编为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继承;先前赠与及遗嘱;……夫妻财产契约及夫妻间的相互权利……在契约方面,法典确立了“契约自由原则”。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外事裁判官”在罗马法体系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职能,并简述“万民法”与“市民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中的地位,并分析罗马法在近代“应运而起”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三中《拿破仑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及体现的主要原则。分析该法典对19世纪法国社会所产生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在古代雅典,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公民,才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
A.取得行政官职的限制最终取消B.与自由民身份的区别已不复存在
C.不再履行自备武装服兵役义务D.进入议事会的资历条件逐渐提高
2020-07-11更新 | 4697次组卷 | 44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五校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下列对“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A.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
B.罗马法的内容适合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C.权利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
D.立法从以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摸着石头过河
2020-10-15更新 | 9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1月浙江历史高考选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
A.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了公民法不断调整B.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C.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D.自然法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
8 .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前,一个人只要父亲是雅典公民就能获得公民身份,而不必考虑其母亲的身份。但到伯利克里时期却通过法令,规定公民只有娶合法身份的女性,他们所生的孩子才能获得公民资格。这一变化从本质上说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
A.旧法律已无法适应新情况B.女性逐渐成为重要参与者
C.公民政治经济权利的扩大D.民主的精神日趋走向没落
9 . 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 “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不相符合。”                                      ——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在当时的作用。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变化发展了的社会经济条件,要求产生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上层建筑,极需有新的“私法”(即民法)来调整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恰好是一种完整地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摘编自李雅书 杨共乐《古代罗马史》
(2)依据材料分析罗马法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梁启超《变法通议》(3)简述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材料四: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