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雅典)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针对此状况,雅典
A.扩大了民主主体的范围B.取消了任职财产资格限制
C.僭主政治成为主要趋势D.用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公元4世纪始,原来被视为例外的“官决法律”不断取代“民决法律”,成为罗马法律的主导形式。“在最后时期,就像立法的权力似乎因现实趋势而向少数人过渡一样,逐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公共事务只由一人执管”。这体现了古罗马
A.法律具有灵活务实性B.法律来源的集中化趋势
C.奉行君权至上的精神D.法律是皇帝敕令的汇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各国人格保护的发展开始颠覆近代以来人与物大一统的损害赔偿观念,出现了回归罗马法传统与价值的趋势,重新把“人的保护”与财产权保障区分开来,优先保护人格利益.逐步构建出一套独立于财产保护的人格保护体系与规则。这表明
A.各国制定法律更倾向于对人的保护B.罗马私法精神渗透近代社会生活
C.现代法律对古罗马法的借鉴与创新D.古代法律具有与时俱进的适应性
4 . 罗马帝国时代,出现了这样一种流行趋势:不允许分离奴隶的家庭,不能单独出卖丈夫而留下妻子和孩子:人们正式地埋葬奴隶,而不是让他们暴尸荒野或是让其他奴隶埋郭他们。这种趋势说明
A.罗马奴隶政治地位的提高B.罗马侧重民事纠纷的调解
C.自然法精神渗入罗马社会D.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
2021-02-09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永威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战国和古希腊面临相似的历史境地,它们都陷入了内部极度战乱:战乱中都出现了统一运动……大批知识分子为统一运动上下奔走,提出了大量哲学、政治、道德命题。而统一运动的结果不同。希腊形成了亚历山大帝国,仅七年即分裂,其后三大继承者王国内斗100年,被罗马逐一兼并。战国形成了大一统秦王朝,虽14年后崩溃,但很快就再次兴起了大一统汉王朝。秦汉制度被历代王朝所继承,整整组给200余年,相似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不同的文明根性,中华文明的核心要义是一颗秩序优先,希腊文明的核心要义则是自由优先",两种文明根性塑造了两种不同的道路。

西方不断走向分。从地域上分,从民族上分,从语言上分,其间也有统一的努力,如罗马的努力,基督教的努力。但分的趋势占据主流,最终归结到了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中国则不断走向合。从地域上合,从民族上合,从语言上合。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虽然哲学体系差异极大,但有一条共同的底线,即建立统一秩序”。其间也有分离的时期,但合的趋势占主流,造就了中华文明的集体主义根性。

材料二先秦时期,华夏人和异族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它以是否尊重和认同中国的仁义道德与中国文化来作为华夷之辩的标准,不以种族、民族为基础,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为后世多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城邦始终存在希腊人和蛮族的界限。希腊城邦有投票权的公民必须是世代诞生于本地的同族。外邦人无法获得政治权力,更别说成为领袖…….这正是希腊帝国的精髓——内部是民主,外部是殖民;上面是公民,下面是奴隶。这种双重标准的希腊式帝国,是日后欧洲帝国的精神原型与政治模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潘岳《战国与希腊:中西文明根性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秩序优先”和希腊文明"自由优先"这两种不同核心要义各自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时期“华夷之辨”的内涵及特点。并指出古希腊民族国家思想产生的消极影响。
6 . 西方人奉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为西方文明之源。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曾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斯巴达B.雅典
C.罗马共和国D.罗马帝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随着罗马皇帝权力的日趋扩大,地区大会及元老院的立法权力先后被剥夺,在罗马法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裁判官法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直是十分活跃因素的法学家意见也失去了作用。法官办案。“只要机械地计算赞成某说的多少,而不必探究哪种意见对本案更为恰当”。这些变化(     
A.印证罗马法效用受制于强权B.导致罗马法逐渐走向僵化
C.表明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形成D.打破贵族垄断司法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罗马共和国末年,城市裁判官和外事裁判官由同时并存走向合流,由此出现了一种与市民法不尽相同的法律,调整的主要是以所有权和契约关系为核心的财产关系,并已经超越了罗马城邦的狭隘范畴。这一变化说明
A.公民利益需要国家法律的保护B.罗马公法体系不断走向健全
C.公民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D.罗马时代国际私法逐步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罗马共和国早期,所有交易都以家族作为交易对象,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并不明显。《十二铜表法》颁布以后,罗马逐步承认平民是权利义务的主体,家长的男性子孙开始普遍享有公民权和财产权,妇女、拉丁人和部分外国人也取得了部分公权和私权。这一变化
A.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B.调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打破了贵族阶层的权力垄断D.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制度是制度领域的重要部分,是确定政治权力归属、分配、控制和调节的制度。政治制度不仅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规范社会政治生活的规则体系。亨廷顿在其《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没有强有力的政治制度,社会就无力界定和实现其共同利益。因此,创造政治制度的能力,也就是创造公共利益的能力....任何可用于强化政府制度的东西,都可被称为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就是公共制度的利益。”

——摘编自何平立《西方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方古代或近代某-历史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事实为依据,提出符合材料观点的看法,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提看法不得摘抄材料内容,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2-10-0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