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礼记·中庸》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摘编自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等

材料二   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奋起抗英;中法战争中冯子材近七十高龄仍和法军拼杀;甲午战争时,邓世昌血染黄海。为改变中国现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把轮船、火车、手表、望远镜等西洋技术看成“正正堂堂之技”。郑观应主张“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康有为发表的《物质救国论》,界定了“物质学”即科学的概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陈独秀等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以救治国人心理上、思想上的疾病……

——摘编自缪克成主编《民族精神》等

材料三   在伯里克利看来,治理关心、参与。他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表达了雅典城邦最盛行的治理思想: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

——摘编自晏绍祥《任人评说的古代希腊民主治理体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概括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治理思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西方历史的发展中,权力监督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今中国也备受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皇帝都是高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者。在中国古代的观念中,皇权是天所赋予的,“监督”是皇帝自上而下的一种特权,最高统治者接受监督只是他们出于“仁政"考虑的一种宽忍,是一种大度。作为制度,这种监督是没有权威的“分权抗衡”,在中国古代也只能成为行政内部一种有限的制约方式。

——孙季《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评析》

材料二:从古希腊时起,亚里士多德就有“三权分立”的主张。他提出一切政体都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即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审判机能,三者全部具备才是健全的政体;而在三者中,以立法机能为最基本,也是在古希腊,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享有很大的权カ,公民可以参与国家议事、行政、审判等诸事务,最高统治者也被纳入监督的范围。

——孙季萍《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评析》

材料三:三权分立体制突出了立法、行政、司法职能的差异,做到了机构分离、取能划界,从而以权力制约权力”,较好地防止了国家权力为某个利益集国所垄断。该体制最受人诟病之处,就在于其重权力的分工与分立、轻协调合作,这常常导致权力间的相互牵制,造成行政效率低下。特别是与多党制结合在一起,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及其原则甚至沦为党派斗争工具。

——摘编自《嘹望》杂志


(1)结合唐朝有关史实,说明““分权抗衡在中国古代也只能成为行政内部一种有限的制约方式”这一观点。
(2)结合材料一、二,比较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在权力监督上的主要差异。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外两种权力制衡方式导致的弊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城邦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公元前4世纪初,雅典开始给予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一定的补贴。经常性的集体活动使公民们明确地意识到,他们不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同时还是一个有着共同生活经历、共同传统和共同感受的集体。公共空间是城邦进行社会动员,向公民群体传递统治性意识形态的主要场所。在公共空间中,贵族与平民为伍,政治领袖与普通公民打成一片。

—摘编自黄洋《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

材料二 在古希腊,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关系本质上为一种主从关系,公共领域是主导,私人领域为从属。古希腊公共领域可以侵犯家庭私人领域,民众法庭也会异化为穷人瓜分富人财产的机构,民众法庭的意志即多数人的意志,而多数人的意志根本上就是城邦的意志,多数人的意志正是通过上升为城邦意志而具有了不容置疑的合法性,才使得其对家庭私有财产的侵犯得以实现。

—摘编自刘汉超《论古希腊城邦时期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鼓励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目的。

(2)有学者批评雅典的民主制度,认为“人民大众的统治,在他们那里演变成为不讲法治、抛弃道德、剥削富人的暴政”。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存在着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人类的自然法则,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

材料二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民法大全》

材料三   在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

——马克思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思想?
(2)古罗马的《民法大全》有许多积极的成分,请根据上面所引条文做一简单的评述。
(3)依据材料三可知罗马法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是一整套不成文的习惯,被认为是罗马遗产的一部分,只适用于罗马市民。……社会地位低下的平民鼓吹把习惯法以书面的形式固定下来,以综合的成文规则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这就是后来通过的《十二铜表法》……这种法(万民法)被认为是一切文明社会法律的一部分,这些规则同样适用于公民和外邦人。

——摘自邓正来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你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

——摘自张企秦译《查士丁尼法学阶梯》

材料三   罗马法中,诉讼的基本分类之一是对物之诉(讼)和对人之诉(讼),……早期英国法学家了解并熟悉这种对诉讼上的划分用来区分不同种类的财产。大致说来,土地和附于其上的权益是为不动产,其它则可归于动产一类。……这种由诉讼种类的区分进到物本身的分类经历了漫长的时日,而其起点为罗马法上的概念是没有疑义的。

——摘自梁治平《英国普通法中的罗马法因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材料二中,被告人在什么状况下能提出“抗辩”?从这一内容中可以推论出罗马法具有哪些价值?

(3)根据材料三,从罗马法发展到英国普通法发生的变化是什么?综合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罗马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