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8-19高三上·全国·期末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月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定员110人,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明代还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出巡之官受皇帝之命,还可兼管地方其他事务,明代还将地方分区监察与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

给事中制度是独立于都察院之外的另一套监察体系。明初统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年)始按六部的建制分设六科。洪武十年隶承敕监,十二年改隶通政司,十三年置谏院,成为独立机构。凡大臣奏章发下,分类抄出,其有违误,则予驳正。对御史、给事中违法失职行为的处罚也是极为严格的,“若知善不举,见恶不拿,杖一百,发烟瘴地面安置”。同时也对忠于职守的御史、给事中给予奖励。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   (近代)美国的建国者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好的政府就是高效廉洁的政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实施监察的重要举措并归纳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监察制度与近代美国监察制度的本质不同。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监察制度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一个王朝都比较重视对各级官吏的管理和监督,这一点在《唐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唐律》首次将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各种贪赃受贿犯罪行为的概念、具体内容、定罪和量刑都作了详细规定。在多数情况下,官员与一般百姓犯同样的罪,对官员的处罚要比百姓重,主管官员与一般官员犯同样的罪,对前者的处罚要重于后者。同时,唐代统治者在伦理道德上强调贯磐儒家纲常礼教原则,作为官吏为百从政的标准;在政治上限制官吏滥用特权;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俸禄,严格禁止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在法律上将惩罚、监察、考核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预防。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隋唐卷》

材料二   从l8世纪20年代后期到1883年,美国出现了一个公共官员最严重的腐败时期。大量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官员都想得到用权力来交换填满钱袋的机会,强大的私人利益集团能够轻而易举地收买公共官员。这些大公司的老板不惜重金贿赂官员、收买政客,将政府玩弄于股掌之间。更为不利的是,公众对这些腐败现象并不特别地反感。历史学家莫里森说:“对于许多人来说,正派似乎离开了公共生活。”

1883年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使美国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以“能力与功绩”作为录用与衡量官员标准的法律依据。l913年宪法第l7条修正案规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国会参议员由各州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改变了过去国会参议员由各州的州议员选举产生的旧制。1890年国会又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联邦政府正式承担起管制托拉斯的责任。而对美国社会弊端的批判,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正如霍夫斯塔特等人所言,“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能逃过黑幕揭发者那善于观察的眼睛”。

——周琪《美国的政治腐败和反腐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惩治官吏腐败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20年代后期到1883年美国政治腐败的原因,并归纳其解决措施。
3 . “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国家的表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天可汗”没有号令整个游牧世界的权力,但至少在“南北兼跨”时代,“天可汗”称号确实有助于唐朝更有效地统治北方草原归附部落。太宗以皇帝身份兼有可汗号,这与传统以皇帝为核心的天下观念有所不同,体现出唐初延续了十六国以来逐渐形成的兼容胡汉的政治文化……唐朝作为一个统治地域兼跨农耕、游牧等不同文明形态的国家,其在组织形式上并非单一、匀质的,在一体化基础上又呈现为更加灵活的组织形态。

——刘子凡《“天可汗”称号与唐代国家建构》

材料二   从法国大革命迄至今日,民主信条被证明是民族主义最得力的帮手。个人对民族群体的忠诚感,当他们是臣民时和他们是公民时不可能完全一样。政治民主,在一个语言统一或者至少绝大多数人民使用相同语言的国家,远比它在一个多语言帝国更加有效。如果人民要统治自己,他们就必须互相了解,能够说或读一门共同的语言。民族群体因此提供了民主统治的实践基础,而民主统治,或者说争取民主统治的斗争,反过来促进了民族主义。

——【美】卡尔顿·海斯《世界历史的教训:民族国家信仰及其祸福》

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共同体是一切文明民族的起点”。作为中华民族生产交往实践和社会文化积淀的观念集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相信有共同的唯一归属,相信有共同的血统,相信自己文化的独特性”的文化情感意蕴,内嵌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定势,延展于文化象征符号系统表征的共同体概念体系中,阐发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陈文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维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边疆治理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唐朝的边疆管理灵活的“组织形态”。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阐释法国大革命“争取民主统治的斗争促进了民族主义”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原则。
4 . 近代大国崛起中,德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败;有过深刻的教训,也有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今的德国,被认为是思想和智慧的国度,已经并还在继续为人类供应着精神产品。正如德国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所形容的那样,德国的历史就像是一辆双层公共汽车,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有着各自的发展道路。尽管汽车由德国的统治者们把握着方向盘,也曾使德国历史上的政治生活长期处于滞后状态,但是德国还是成了许多伟大诗人、作家、作曲家和孜孜不倦的思想家的诞生地,成了“整个世界的教师”。

——摘自肖德甫《大国法则》

材料二   历来的政治预言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德国若实现统一,将革新欧洲各民族关系。1870年以后,他们的预测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德国人实现统一以后,就着手进行工业革命。制造业、金融业、航运业、人口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起来了。例如,在钢产量方面,到1900年就超过了英法两国的总和。德国人认为,他们需要并且理应得到“阳光下的地盘”。这暗示着要获得如英国那样的霸权。而另一方面,英国人看到,德国的推销商已出现在他们的国外市场上;德国人作为争夺殖民地的对手已经在非洲、中东和远东地区出现;其他的欧洲国家由于期待强大的德意志帝国能够成为朋友来推进他们的利益,都被吸引到柏林的轨道上去。

——据(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下)》改编

材料三   201438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提问:“现在中日关系很困难,外界也有一些担心的声音。您认为如何才能走出中日关系目前的僵局?有人把当前的中日关系比作一战之前德国和英国的关系,您对此怎么看?”外交部部长王毅回答说:“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

——据《外交部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201438日)》改编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例举16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德国“文化生活”中一些“孜孜不倦”的思想家成为“整个世界的教师”的史实,并简要指出19世纪70年代后德国“政治生活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的表现。
(2)仔细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德国人实现统一以后”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并概括“一战之前德国和英国的关系”逐步激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的史实依据。从和平与发展的视角,指出这些史实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2020-12-27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1届高三12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它能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15、16世纪)西欧的封建专制王权是在市民——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相互斗争中充当“表面上的调停人”而确立起来的,为了取得市民——资产阶级的支持以加强自己的实力,一般都采取……扶植资产阶级的势力,打击或削弱封建地主贵族的措施。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材料三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
(2)试以英国为例,说说15、16世纪封建专制王权采取的哪些政策起到了扶植资产阶级的作用?
在英国国家的政治走向上产生了什么结果?
(3)明代的封建专制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对中国国家社会形态的走向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
(4)当这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试概括其表现。
2019-01-30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汕头二中东厦达濠三校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6 .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一一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4)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举制“始于隋,成于唐”,衰亡于明清。作为封建社会中人才录用的典范,科举制度使古代中国文官制度臻于完善。唐朝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诗赋、词章,策论即时务等。北宋王安石取消制举、明经等科,仅存进士一科,学校作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明代“科举必由学校”,评价标准就一遵于“朱子学”,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考试程序

材料二 1689年,葡萄牙来华传教士撰文介绍,中国人所获三种科名含义与西方的博士、项士和学士相当,并称其为培养“统治艺术和优良举止的方法”。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文化热”科举在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已为知识界所熟知。19世纪中叶之前,英、美等国政坛均实行“政党分赃”,即一般由执政党根据录用对象的政治立场、政治忠诚和经济支持来决定官员取舍。于接照单一政治标准的选官制存在明显不足,英国于1853年率先进行官制改革,效仿科举制,但考试试题均为量学、法律、国际关系等与各种文官职位密切相关的学科学问。英国所建立的独立于政党政治之外的“考选制”,开启了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变革之先河。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确立现代文官制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海峰《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科举制推行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在19世纪中期以后被西方国家接受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西传对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明朝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明清时期还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疏略》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问责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东西方监察制度对当今监察工作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

材料二   什么是现代价值、现代文化、现代精神?近代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以勤俭敬业的职业劳动来遵守上帝戒律、完成上帝旨意的基督教新教伦理代表了现代价值,有人认为坚持自利的个人本位、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彼此自由竞争和博弈代表了现代价值。

——据张书琛《西方价值哲学思想简史》等

材料三   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何谓现代、怎样转型这些根本性问题,我们一直没弄清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奋斗,但现代化成效依然有限。中华文明走向现代的伟大转型,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踏上征程的。

——据高德步《中国价值》等

(1)根据材料一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传统主流文化价值与西方现代价值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在1840—1949年成效有限的原因,指出1949年以来中华文明在实现现代转型方面的具体表现。

10 . 有学者认为:政治现代化就是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实行法治,完成民主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反抗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法国资产阶级于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规定:“全部主权的本原根本存在于国民之中.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不是明确来自国民的权力.”“任何社会,如果权利无保障或分权未确立,就没有宪法可言.”在此基础上,《1791年宪法》特别规定:“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国王只有根据法律,才能治理国家和要求服从.”在选举制度上,法国只有积极公民才拥有选举权,他们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财富,有合法的固定住所,已缴纳一定的直接税,不处于被雇佣状态等等.1804年,拿破仑颁布《民法典》,确立了绝对的个人所有权,肯定了大革命中农民和资产阶级剥夺、购买教会和贵族土地及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人人有自由和平等的民事权和行为能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承认自由迁移和转业的权利等,在民法典确立的原则基础上,拿破仑还相继颁布其他一系列法律法典.

一一摘编自陈晓律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二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和成就,概括起来就是:我们党成功地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建立健全一整套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较完整地掌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即实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一一摘编自童贤成、田虹《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及启示一一纪念新中国60华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法国资产阶级颁布三部法律对政治现代化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依法保障人民民主政治的举措。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法、中两国立法保障人民主权的异同及目的。

2018-01-24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