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国殇”南京大屠杀

近日,某高校教师宣称南京大屠杀缺乏史料支撑,质疑30万遇难人数,引发众多关注。对此,某高中研究小组开展历史探究,搜寻到下列史料。

材料一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光晋的口述证言(下图为唐光普的登记表与伤痕展示照片,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臧资料):


12月18日下午四点左右,我们
被反绑带到上元门大窝子江滩。
晚上八九点,日军开始屠杀时,
枪一响,我就顺势倒地。

材料二   南京军事法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判决》(资料出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节录:


计于中华门外花神庙、宝塔桥、
石观音、下关草鞋峡等处,我
被俘军民遭日军用机枪集体射
杀并焚尸灭迹者,有单耀亭等
19万余人。此外零星屠杀,其
尸体经慈善机关收埋者15万余
具。被害总数达30万人以上。

材料三   南京金陵大学美籍教授斯迈思


《黑暗时刻:我们在南京》
这部新闻片中所说的史密斯教授,是当时南京
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秘书、金陵大学社会学教
授、美国人刘易斯·斯迈思。在1937年12月14日
至1938年2月19日期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向日本大使馆写出69封抗议信,其中绝大多数
由斯迈思签发。这些抗议信记录了日军在南京
犯下的大量暴行案例,其中仅斯迈思负责整理
的,就有444起。这些抗议信、暴行案例,以及
战后对南京地区的战争损失调查报告,被国民
政府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
法庭采信,成为抗战胜利后对日战犯审判的重
要证据。
今天早上有个人身上带
着五处刀伤来到大学,
他说他们一群人被驱至
古林寺,在那儿被130名
日本士兵用作刺刀靶子。

材料四   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第二中队上等兵井家又一1937年12月22日日记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科):


一路连打带骂地拉着160余人出了
外国人居住的街区,来到古林寺
附近筑有地堡的要塞地带。将他
们关进池塘边一间单独的房子里,
然后5人一组地带出来用刺刀刺死。

材料五   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资料出白朱成山《1998--1999年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的发掘和考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
其中包括1998-1999年间发掘出208具
遇难者遗骨的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
址;经骨密度检测,该处遗骨埋葬时
间距检验时间为60年。据史料记载和
幸存者回忆,慈善机构曾于1938年初
在此掩埋。

材料六   (美)张纯如著,杨复鹏译:《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东方出版社2007年)


《南京浩劫》为美籍华裔女作家
张纯如(Iris Chang,1968-2004)
著,作者实地采访多位大屠杀幸
存者,并佐以大量历史档案、第
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多视
角回溯了南京大屠杀这一被遗忘
的历史事件。

问题:
(1)请设定--个标准,对上述六则材料进行分类。
(2)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能否相互印证?阐述理由。
(3)上述材料中,能直接回击“质疑30万遇难人数”的是哪一则材料?阐述理由。
2022-02-20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材料一:惟行至东交民巷口,公使馆方面以无中国政府执照不许通行,乃举代表数名,赴各使馆接洽,其他众学生等乃转而赴东城赵家楼曹汝霖宅内,警察等阻拦不住,拥入寻觅曹汝霖,曹已避去。当时学生举动非常文明,而因警察之干涉手段惹起学生之反抗,无意中将宅内电灯碰破,遂至宅内起火。

——《学生界之大风潮》,《京报》1919 5 5

材料二:是时章氏自公府宴会归,身穿礼服,正在曹宅,不防该生等陡然闯入。章氏急难逃避,遂被群众所殴,受伤甚重。群众因搜索曹氏未得,其中暴烈分子遂举火焚房。当时火焰冲空,人生鼎沸,曹氏邻舍家家闭门,恐惧不堪。当该生等在中华门齐集时,警察厅仅传知各区巡警注意所往,不料其有此种暴烈之举动也……旋经大总统传紧急命令,提署暨警察厅逮捕肇事首魁。

——《北京学生大骚动》,《顺天时报》(日本汉文报纸),1919 5 5


(1)两则史料报道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内容有何异同?
(2)你认为导致两则史料对同一历史事件报道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要全面了解这一事件的真相,还需要补充哪方面的史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