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40 道试题
1 . 甲午一役,清朝政府辛苦经营了十余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海军精华损失殆尽,漫长海岸线门户洞开,而群敌环伺,随时可以破门而入。张之洞曾言:“及今力图补救,夜以继日,犹恐失之,若再因循游移,以后大局何堪设想。”据此可知,张之洞意在强调(       )
A.民族危机逐步加深B.“中体西用”的失败
C.海防建设的迫切性D.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2 . “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召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解决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实现了从社会革命到国民革命的转变”。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七大
2023-09-01更新 | 31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向长城一线及华北地区不断侵略渗透。全国各阶层纷纷掀起抗日救亡热潮,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大敌当前,南京国民政府被迫开始考虑调整其对日政策,国共双方通过多种渠道开始进行秘密接触。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国共关系取得迅速好转。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等《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19371945年湖南、湖北征发壮丁(包括女兵与民夫)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193719381939194019411942194319441945
湖南19050522074521329621678016962320883618442110175654210
湖北758059504398279642806707588307869427279642668

——摘编自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关系迅速好转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1937—1945年湖南和湖北征丁人数变化的共同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08-3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中央红军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奔袭云南,于5月上旬渡过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川滇黔边的计划。此后,中央红军(     
①四渡赤水   ②强渡大渡河   ③飞夺泸定桥   ④过湘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琼崖特委组织人员表演进步话剧,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压迫苗族、黎族民众的不良用心,动员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创作控诉日军罪行的民族歌谣,同时也采用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方式进行抗日宣传。这些举措旨在(     
A.促进抗战斗争方式多样化B.增强民族团结以抵御外敌
C.阐释全面抗日战争总路线D.适应相持阶段的抗战需要
2023-08-1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试题调研·2023年高考历史第9辑-押最新动向题考前47天第4题突出价值引领
6 . 1878年,根据赫德的建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向各驻外公使发出通告,要求他们向所驻国阐述中国在条约问题上的利益要求。1880年,在中德修约交涉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明确表示,“中国所开,德国既未能照办;德国所请,中国亦难以允行”。其后双方各自让步,签订《续修条约》。这些举动说明清政府(       
A.否定了传统的宗藩体制B.以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
C.开始改变传统外交观念D.近代修约意识有所觉醒
7 .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这一条约的草案英国从1839年10月便已开始设计,1840年2月正式推出,是慎重考虑反复权衡的产物。这表明(     
A.英国已经具备侵华实力B.英国对华战争早有预谋
C.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D.清廷被动挨打不可避免
2023-08-16更新 | 3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七)
8 .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内容主要是中国国民革命究竟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五卅运动之前,《向导》强调“造一个真正独立的中华民国”,把希望寄托在国民党身上。五卅运动后《向导》则认为无产阶级“能够夺取政权并能够建设新的国家”。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准备和国民党共同承担民主革命任务B.开始了推翻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
C.意识到无产阶级建立国家政权的使命D.从五卅运动中吸取了教训,看清了形势
2023-08-16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高考必刷卷·单元提升卷历史2024-专题20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单元综合测训卷)
9 . 1932年,翦伯赞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不满意于旧有世界殖民地之划分”,其侵华恶行“是世界资本主义最高度的发展的情形之下一个必然的炸裂,乃是整个现阶段的世界的经济政治诸关系之复杂错综的交叉中所必然得到了的一焦点”。翦伯赞的这一论断(     
A.揭示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B.说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
C.指出了日本侵华的深层原因D.强调了持久抗战重要性
10 . 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上述是中国近代一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这场战争(     
A.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B.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D.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