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1 .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2021-10-07更新 | 118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浙江温州瑞安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2 .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就是
A.制定了1954年宪法B.颁布《共同纲领》
C.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021-09-22更新 | 261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6-2017学年浙江省平阳县二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2021-08-31更新 | 178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二下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20-21高三上·浙江温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记载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21-08-2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昭雪,恢复了刘少奇的名誉。这
A.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B.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
C.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D.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 . 源远流长的大一统筹边思想,是统治者制定边疆政策和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

材料一   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二   清朝突出强调“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使“因俗而治”方针在清代特别在清代前期取得了较好的统治效果。……康熙帝就曾特派多名汉藏工匠参加布达拉宫的扩建。……不过,清朝统治者对“因俗而治”的方针,并不是对传统的简单继承,而是根据大一统国家总体安全目的出发有所改变和发展。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力推行“改土归流”即是明显例证。

——摘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抗战开始前后国内外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共同抵抗侵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开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初步探索。……19464月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关于民族问题承上启下的重要文献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成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以立法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下来,这是中国民族法制史上的创举。

——摘自张殿军《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列举唐太宗管辖民族地区的举措。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唐朝出现“一半胡风似汉家”和“唐朝皇室‘胡人’血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清朝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措施及影响。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治理边疆“因俗而治”的具体原则。
(3)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试从机构设置的角度,分析总结从秦朝、到元朝、到清朝,到建国前中国共产党人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践。②试以布达拉宫为例,简述其在唐朝与清朝的修建历史。简要说明其所建筑形式呈现藏汉合璧的具体表现。
2021-04-06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不断完善中。1993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进行了修订。该修正案可能包括下列哪一内容
A.确立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B.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8 .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B.五个自治区的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政府的执政方针D.它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9 . 新中国成立之际制订的某一重要文件,被周恩来称为“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民族理论的重大创造。该文件是指
A.《双十协定》B.《共同纲领》
C.《论十大关系》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21-03-03更新 | 214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名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邓小平曾说:“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上述现象得以扭转开始于
A.1978年B.1980年C.1982年D.1997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