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甲骨文记载,商代对犯罪人员实行“天罚”,也就是对需要审判的人,先通过占卜求问天神,“兹人井(刑)不?”然后再依据上天的启示决定是否给予刑罚。这反映出商代
A.统治者没有主见B.迷信思想很盛行
C.借助神权来统治D.还没有刑法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2020-07-08更新 | 18775次组卷 | 216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史料记载周天子以王都大社中五色土的一块赐予受封者作为分封的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载入文告,公布于世。此做法的目的在于
A.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B.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
C.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D.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
2020-07-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遵内底铸有铭文122字,“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义(ⅵi治理、安定)民”。该段记载中,“中国”的含义是
A.汉族的聚集地区B.诸侯国控制的地区
C.中原与江南地区D.周统治的中心地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记载,公元前609年莒国围君废除太子仆,太子仆便杀害国君后携带宝玉“出奔”鲁国,被鲁国以“弑君父”不孝“窃宝玉”不忠为由驱逐出境。由此可知,当时
A.列国内部争权斗争激烈B.鲁国深受儒学的影响
C.鲁国恪守宗法政治理念D.礼崩乐坏成政治常态
2020·江西南昌·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九州”原指九个大型的地理人文区划后来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最早记载“九州”的《禹贡》虽托名为大禹所作,其中所记的不少地理状况都是战国时的现象。据此可知
A.战国大量兴修水利B.中国古代国家结构趋于严密
C.史上并无大禹其人D.“九州”一词不早于战国时期
2020-06-01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NCS20200707项目第二次模拟测试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诗经》颂篇中就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昊天有成命,二后(文王、武王)受之”的记载。这类颂词
A.说明中国古代宗教正式形成B.旨在证明政权存在的合理性
C.说明古代生产力发展程度高D.保证了商周政权的内部稳定
9 . 在先秦文献中,“母弟”一般是指国君或宗子的同母弟。在《春秋》《左传》《公羊传》等文献记载中,只有诸侯的“母弟”才被称为“弟”,异母弟则被称为“公子”。这主要是为了
A.强化宗法观念B.维护母系权威
C.突出分封差别D.体现礼乐教化
2021-05-18更新 | 212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吕氏春秋》记载,商王帝乙曾有意传位于其长子微子启,但太史据法不允,因微子启出生时其母尚未被立为正妃;帝乙死后,按规立三子辛为王,即商纣王。材料说明商朝时期嫡长子继承制
A.成为王位继承的定制B.已被统治者基本认可
C.重视继承人母族势力D.激化了贵族内部矛盾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