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疆域经历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下面为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史学集刊》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回答,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分析该措施的特征。

(3)依据材料三分析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该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

2018-10-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老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2017-10-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肥城市肥城第二高级中学2017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5 . 下面两幅图主要反映了(   
A.宗法制度遭到了很大破坏
B.由分裂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分封制度产生了双重影响
D.分封制的崩溃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6 . 观察下图《西周分封形式图》,得到的有效信息不准确的是
A.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B.封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C.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D.分封对象出现了多样化
2016-11-27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材料五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有哪些?
(4)图一所示政治制度是什么?图一到图二说明了政治制度有何重大改变?这反映了怎样的演变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