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3 道试题
1 . 《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郡县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
2020-05-04更新 | 110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2020-05-02更新 | 170次组卷 | 4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夏商之际的“方国”名称来源于商朝晚期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卜文中多以“X方”的形式称呼这些诸侯部落或国家,它们与中原共主王朝夏、商构成一种政治联盟关系,而西周在广阔的疆域内授土授民,既封且分。这表明
A.夏商实现了对方国的直接统治B.方国与夏商王朝政治关系平等
C.分封制增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力D.分封制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4 . 西周时期,“和”与“序”是两种重要的价值追求,《礼记》中说:“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由此可见,西周时期对“和”“序”的追求
A.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促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
C.有助于秩序构建和社会和谐
D.反映出官僚政治的基本特点
5 . 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度
2020-01-17更新 | 131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6届宁夏区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2
6 .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0-01-10更新 | 157次组卷 | 27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9-20高一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以下最有可能继承王位的是
A.周王正妻所生的大儿子,但此人长相极其难看
B.周王最喜欢的妃子所生的儿子
C.周王最喜欢的小儿子,但不是正妻所生
D.周王哥哥的嫡长子,此人勤奋好学,深受百姓爱戴
2020-01-07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史记·殷本纪》载,从开国之君成汤到亡国之君帝辛共17代30王,其中以弟继兄为王者有14王,以子继父为王者有10王。而《史记·周本纪》指出,自文王到幽王共12代13王,有12王为嫡长子继位。据此可发现
A.商朝时期是嫡长子继承制之滥觞B.周朝的王位继承争议已经杜绝
C.嫡长子继承制成为分封制的核心D.宗法血亲是商周政治重要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商代青铜礼器的装饰花纹充满了神秘性、幻想性和威慑性;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礼器在装饰上多采用几何形花纹,追求典雅、朴素的美。这一变化反映出
A.周代青铜制造技艺已开始衰退B.青铜器的功用发生了重大改变
C.观念形态从重神事转向重人事D.父子相袭的工官制度遭到破坏
2019-12-25更新 | 917次组卷 | 22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儒家经典《荀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分封对象是
A.周天子的同姓王族B.战功卓绝的平民
C.周天子的异姓姻亲D.古代帝王的后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