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4 道试题
1 . 《春秋左传》中有如下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这说明在当时
A.宗法关系趋向于瓦解B.王位继承有内在规则
C.选官制度越来越完善D.贤德是择君首要依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的文献和青铜器铭文写道:“其自时中乂(在此地理中心治理天下),万邦咸(都)休(方便)。”“匍有上下(广有天下臣民),受万邦。”这些邦有大有小,故称“小大邦” ,其数极多,故称“多邦”或“万邦”。在某些学者看来,中国古代的邦就等于城邦,它们是中国最早的国家形式,而且是奴隶制性质的,故主张这些邦就应当被纳入古代希腊一样的城邦的范畴。也有学者强调,在西周组织成一个王国的王族(王所在的族邦)与普通族邦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各地方的小郑在政治上的独立地位也是不完整的。

——摘编自沈长云《古代中国政治组织的产生及其模式》

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下设千余县。秦朝的郡县制作为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我国封建社会政体的奠定起了重要作用,影响深远。汉承秦制,汉高祖刘邦吸取秦孤立而亡的教训,同时恢复了分封制.先后封了九个诸侯王,每个地方王国可领数郡。西汉郡县制稳定成熟,既体现中央集权,也给地方放权,上下得体。前 期为文景之治的出现起到促进作用,但后期地方势力逐渐膨胀.迫使中央取消此制。

——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时期“邦”的含义及其与周王室关系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
3 .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与这一文化现象紧密相关的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皇帝制
4 . 《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021-03-11更新 | 131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5-2016年陕西省延川县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5 . 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A.①B.②C.④D.③
2019-01-30更新 | 635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3-2014年陕西定边县第四中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18-19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7 . “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其始祖被全疆域人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在领域内不仅公侯伯子男的名位世袭,主持国政的卿及大夫也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A.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
C.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
D.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2018-11-24更新 | 429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理)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其制度源头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
9 . 《左传》记载:(周)成王曾命齐侯“东至海,西至河,南到穆陵,北至无埭,五侯九伯,实得征之。”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疆域的空前辽阔
B.宗法制下的等级关系
C.天子特许下的征伐权
D.诸侯王的权利与义务
2019-03-05更新 | 242次组卷 | 1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西周初年,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代表周天子镇抚东方徐、奄之民和淮夷。封唐叔虞于晋,成为河东地区捍卫西周本土的重要屏障。封羌族首领姜姓吕尚为齐侯,是控制东方夷族诸部的重要封国。材料表明
A.周初封国以军事职能为主
B.周初分封有效防止了地方叛乱
C.周初分封以同姓诸侯为主
D.分封的目的是巩固周朝的统治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