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以诸侯为臣,大夫以士为臣。……据《礼记.王制》记载: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定期朝见周天子,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要带领本国军队随同出发,诸侯还要对天子的出巡、婚嫁、死丧等尽一定的义务。
——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西周是拥有主权的政治实体。然而西周这种对天下的最高统治权仅行使到邦君这一层次(各邦的最高统治层),并不贯彻到社会结构的末端,所以这种统治权事实上有一部分被分割了,由天子分别授予了庶邦的邦君 。所谓“授民授疆土”就是指这种统治权由天子到邦君的转移。
——李若晖《郡县时代——由权力建构与社会控制论秦至清的社会性质》
材料三:郡县制在秦代作为地方行政体制正式被确定为国家的结构形式和治理形式,与官僚政治紧密配合。皇族在秦代等同庶人,他们参政主要不是作为宗族的身份,而是作为臣僚履行职责。……三代王权的独尊和大一统集权统治受到了宗法分封制的制约和分割,秦汉时期因实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而使皇权达到了真正意义的独尊和大一统集权统治。
——高兵《大一统再认识》
(1)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分封制下的权力分配机制。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机制带来的不利影响。
(3)据材料三,郡县制否定分封制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并指出由此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封制到郡县制演变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传统家训是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人刘禹锡在《名子说》中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宋代学者倪思在《经锄堂杂志》中说:“富家有富家计,贫家有贫家计,量入为出,则不至乏用矣。”

明人姚舜牧在《药言》中说“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清人张英《恒产琐言》有:“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与读两字

——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晚清家训已经出现革新思想的变化,如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勿忘!”梁启超给梁思成(建筑大师)的家信中说:“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市容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美,再入意大利,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彻底研究了解。”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家训内容的变化。

3 .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材料五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有哪些?
(4)图一所示政治制度是什么?图一到图二说明了政治制度有何重大改变?这反映了怎样的演变趋势?
4 . 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l)依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1781年经13州批准的《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生效,标志着美国成为一个邦联制国家。它规定:“各州均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但实践证明了它的不可行性,美国迫切需要新的政治制度挽救国家。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它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模式,即联邦制。明确提出了新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分权原则;共有权原则;权力禁区原则;宪法至上原则。1788年,新宪法经各州批准生效。至此,联邦制在美国正式确立。这一制度被人们认为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
——摘编自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制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
材料三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中国人民争取民主取得的最突出成就。依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
5 . 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 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奂……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 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一《日知录》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予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予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梁启超建议,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以取代中国封建主义的诸法合体的中华法系。……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谋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他认为)“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
——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舰这一困局的?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梁启超的基本主张。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在制度建设上的本质区别。
6 . 政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从人治到法治体现了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国家”。     
——摘自人民网文章《人类政治文明的源起及其演进》
材料二 “近闻逆党方结一秘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且刊印鼓吹革命之小册子。 ……入会之人,日以百计,踪迹诡秘,防不胜防,”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
——摘自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
材料三 “‘宪法’二字,近时人人乐道,便是满清政府,也晓得派遣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谕,自惊自扰。…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是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四   如图

——选自白海军著作《2049——相信中国》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视角来剖析和解释“国家政权”的?从这个视角看,古代中国的西周、秦朝政权各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的“秘密会”是指什么?据材料分析当时清政府“仿行宪政”的主要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孙中山对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态度及其理由。(不得摘抄材料)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外部影响、探索阶级、改革内容等方面分析近现代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