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封对象是天子的同姓亲族
B.分封制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
C.分封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D.分封制加强了君主专制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时期,周襄王被其弟太叔带赶跑,晋文公约会诸侯用武力平定了太叔带的叛乱,恢复了周襄王的地位,博得了“尊王”的美名。城濮大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其霸主地位得以认可。这说明
A.传统政治体制受到冲击
B.晋文公成为第一个霸主
C.宗法制度已经开始瓦解
D.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019-05-10更新 | 139次组卷 | 30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周制度下,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戚。周天子常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这说明西周
A.宗法制丰富内容而淡化等级
B.对诸侯区别对待引起了动乱
C.嫡长子继承是宗法制的核心
D.亲戚成为分封制的重要依托
5 .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蓟被认为是北京建城之源。与这一史实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廊(无)常,惟德是辅”,周公营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是
A.重视民心向背
B.宣扬君权神授
C.实行等级制度
D.依赖家族关系
2019-04-09更新 | 382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7 .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C.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
2019-01-30更新 | 671次组卷 | 25卷引用:北京四中2018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周礼》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由此可见,在分封制下
A.按血缘关系授予贵族土地
B.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结合
C.按不同等级授予贵族土地
D.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
2018-10-15更新 | 502次组卷 | 3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图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它的前身是皇室太庙,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祭祖的地方。与太庙修建相关的制度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