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诸侯领得一定规模的人口,到受封的区域建国。但齐国的建立遭遇了山东“莱人”的反抗,武王死后又有东方邦国联合叛周的事件,最终都以暴力手段解决。这说明西周
A.分封制以侵略扩张为基础
B.试图通过武力建立中央集权
C.以武装殖民拓展势力范围
D.已经具有了统一中国的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   
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
C.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D.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
2018-06-07更新 | 1197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届高考模拟(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商王武丁时期起,商王朝经过百多年战争,征服众多方国,将其变为纳贡和派兵从征的,与商王朝存在隶属关系的侯国。这与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封国
A.本质一致,都是中央王朝的地方政权
B.有所不同,其隶属关系缺乏制度保障
C.生成同源,都是军事征服的直接产物
D.功能相近,代表中央控制力大为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周的青铜器,花纹大致有几套配合使用,铭文文字是一样的,词句格律也一致。周代的贵族子弟,彼此可以引诗赋诗,作为社交的媒介,或据此对当时的事件或人物进行批评、议论。这表明周代
A.形成了注重历史传承的风尚
B.社会上层文化具有同质性
C.贵族教育强调官学私学结合
D.具有家国同构的社会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奭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有效防止了殷商旧贵族的叛乱
2018-05-20更新 | 830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届高考模拟(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
A.神权政治
B.分权政治
C.血缘政治
D.官僚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出土于河南安阳,骨版巨大且完整,背面字内填朱,色彩炫丽,可见是吉祥卜。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商王室人员的伤、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据此可知
A.商代君主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B.殷商时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
C.甲骨文是五种主要字体之一
D.该文物是研究殷商唯一史料
2018-03-12更新 | 389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六校(长治二中,晋城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等)2018届高三第四次名校联合考试(百日冲刺)文综-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左传·昭公》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凡是士以上的等级都是世袭的,并规定“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当时,这一举措
A.促进了国家统一B.提高了劳动效率C.有利于巩固统治D.强化了中央集权
9 . 中国的亲属称谓纵向须分辈分、横向方面也有严格、精细的规定。如英文中的uncle在中国称为伯父、叔父、舅父、姑父等。材料反映出
A.国人家庭意识较为浓厚
B.孝亲思想深入国人心中
C.中国男权意识长期存在
D.国人对血缘关系的注重
2017-12-08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10 . 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与之渊源对应的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科举制
2019-10-20更新 | 265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4届山西省高三模拟训练文综历史试卷(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