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朝聘会盟非常频繁。晋国规定各附属国“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以鲁国为例,春秋时期鲁君朝周仅三次,而朝齐、晋、楚竟达三十三次之多。这说明
A.春秋时期战争很频繁B.朝聘会盟消弭了战争
C.宗法等级更加森严D.礼乐秩序进一步瓦解
2 . 春秋战国时期,世族为管理封邑更倾向于启用比较有才能的"士",不问其出身,而"士"为了在社会上立足也积极寻求入仕机会。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贵族权力的强化B.人才流动的频繁
C.官僚政治的确立D.宗法秩序的松动
2021-05-09更新 | 1536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鼎”,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不久后晋国赵鞅也“铸刑鼎”。而在此以前法律不公开,人们不知道他们触犯哪条法律,也不能预测刑罚的轻重。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成文法在社会上得到了普及B.礼乐制的教化功能日益加强
C.政治制度即将发生深刻变革D.宗法制度的影响力日渐消亡
4 . 周王朝建立后,“兴灭国,继绝世”,除了夏商两代分封的诸侯国外,又分封了七十多个新诸侯国,西周王室所直辖的领土面积不及全国的十分之一;到战国时期,周王室仅剩洛阳及周边百里土地。由此可知,周朝分封制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埋下了分裂割据的政治隐患
C.密切了王权与族权间的关系D.解决了王室权力的分配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当今保存的青铜器皿中,商代青铜器经常刻以夸张变形的兽面或原始图腾作为纹饰;周代青铜器皿则大多遵从固有的规格,在装饰上具有显著的秩序感。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制造技术进步B.法家思想影响C.政治伦理规范D.审美观念变化
2021-08-21更新 | 332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0届山西运城市高三4月调研测试(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周时,方国诸侯要定期向中原王朝“贡士”,把有才能的人进献给王朝,贡士合格,其诸侯受奖励,贡士不合格,其诸侯要受到责备、甚至削地的处理。这一制度
A.削弱了地方诸侯的权利B.加强了西周的中央集权
C.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管理D.为科举制产生奠定基础
7 . 西周初年,齐国原为商诸侯故地,姜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人民多归齐”;卫康叔治理卫国,实行商朝旧政不变,但以周人制度管理;唐叔封于故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用戎人办法管理。这些诸侯国采取的措施
A.缓解了周王朝与各部族间的矛盾B.保留了夏商两朝先代贵族的实力
C.承袭了夏商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D.进一步完善了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孔子说:“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春秋时,楚国曾出师陈国,刚巧遇上陈国国君薨亡,于是楚军便主动撤退了;晋文公重耳曾经流亡楚国,被楚成王以礼相待。这表明春秋时期
A.孔子学说得到普遍认可B.礼乐观念影响巨大
C.楚国极力维护礼乐制度D.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种“插队”行为客观上
A.有助于加强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的整合
C.加强了各级贵族之间的血缘关系D.蕴藏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巨大隐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三代有卜、巫、史等,他们即使神权的掌握者,又是重要的国家官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政治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2022-03-15更新 | 484次组卷 | 154卷引用:2013届山西省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