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万历刊本《长沙檀山陈氏族谱》所附族约包括四大纲和二十六个条目:

尊君:祝圣寿;宣圣谕;讲礼法;急赋役。

祀神:礼先师;处里社;谨乡仇;秩乡厉。

崇祖:修族谱;建祠堂;重墓所;秩义祀;立宗子;绵嗣续;保遗业。

睦族:定行次;遵约法;肃家箴;实义仓;处家塾;助农工;养士气;扶老弱;恤忧患;戒豪悍;严盗防。

材料二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1)材料一的史料类型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宗族的基本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自治的社会”形成的根源是什么?并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特点。
2021-07-0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1)材料1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
(2)结合材料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民”。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宗法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西周政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西周初年,在周公姬旦的主持下,以周礼原有的习惯法为基础,结合现实需要制定了一套完备严谨的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之礼。周礼按照它的内容具体可分为五个类别,分别是关于祭祀、敬鬼神等礼仪制度的吉礼、关于丧葬礼仪制度的凶礼、关于行军动众礼仪制度的军礼、关于朝聘盟会的宾礼、关于婚冠宴会的嘉礼。这种分类方法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自汉朝以后的各个朝代,在制定礼典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西周的礼法强调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等等,都显示出礼所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平等。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亲亲,亲其亲者;尊尊,尊其尊者。”意思就是必须亲爱自己的家属,尊敬和服从上级,尤其是周王,必须严格遵中上下级关系,不得犯上作乱。

——摘编自曾代伟《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概括周公制礼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周公制礼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家家庭伦理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它要求父子、夫妻、兄弟之间应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强调“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同时也重视家庭间的情感联系,即“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等。但又把血缘亲情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视为处理一切社会事务的中心。比如对于父子双方有一方偷羊、另一方应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孔子认为应该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在被问到舜的父亲杀人、舜应该怎么办时,孟子为舜设计的方案是“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即偷偷地背上父亲逃跑,沿着海边住下来,以逃避法律的处罚。

材料二工业革命首先给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特别机遇。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代经济部门雇佣,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随着妇女走向社会,社会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其经济独立也日渐形成。而妇女经济独立又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妇女而言,社会工作取代了其往日生活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改变了家庭的首要地位。从而动摇了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使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包括夫妻趋于平等现象以及夫妻平等感的产生;妇女婚姻观的变化——已摆脱由婚姻获得生存的命运,她们的自立使之可能甚至必然获得其婚姻的自由;生育观的变化——冲出了教会所代表的中世纪生育观束缚,表现出新形势下的新观念,即要求并习惯于避孕和节育。妇女们从内心不愿再作原先传统社会家庭中男人们的家庭奴仆,也不愿再在家庭男权权威的专横下懵懵懂懂地虚度一生。从此,女权意识开始萌发,妇女也有了在家庭中和男子平起平坐的愿望。

——摘自武汉大学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家庭伦理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018-11-06更新 | 215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特征。
2016-11-21更新 | 5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广东中山镇区五校联考高二下学期考试历史(文)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材料二:

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铸有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材料四:下面是古人关于秦朝灭亡原因和郡县制功过的不同看法。
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柳宗元回答道:“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型,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县之制失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郡县之制,垂二千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1)依据一、二、三则材料,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材料四对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进行了评价,概括其主要观点。
(3)结合材料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2015-11-13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一10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