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朝宋金
高层政区行省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州、县

材料二   受封诸侯对周天子有守土、勤王、纳贡、述职等义务,但纳贡的时间、内容、数量以及述职等并没有制度性的规定,诸侯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可以设置臣僚、拥有军队。从周天子到诸侯、大夫、士,都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解决接班人和土地的再分配问题,用血缘关系解决继承问题,从而形成了贵族政治,政治权力都掌握在世袭贵族手里。全国就是一个大家庭,天子是这个大家庭的大宗,诸侯是他所在国的大宗。分封制实质上是将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在一起,使整个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既讲究等级、尊卑,又不乏和谐、亲善。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三   秦汉之制,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秩,重则免官、服刑。和考课相辅而行的是监察制。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也各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等可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由于自上而下的层层督课,使得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保证了政令的划一性。秦汉的郡县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也即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为后来2000年的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摘编自《郡县制的来历与内乡县的历史沿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之处。
(3)综上所述,分析秦汉以来中国能长期保持大一统的主要原因。
2022-01-08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分封者,就是周人的一个或数个血缘氏族部落,集体向新的土地迁居。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周公东征讨伐的对象之一,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鲁国的受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而鲁侯伯禽受封的六个殷人氏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构成鲁人的主体。以往的国都都是因氏族的自然聚落而形成的,偏重于血缘关系,这个时候的国就有了地域的概念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妾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1)根据材料一,概括鲁侯伯禽受封建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2022-01-1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翎《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两种制度?这两种制度各有何特点?

(2)材料一、二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4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被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分析,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种制度在当时有何作用?
材料二     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2)材料二反映的是唐代的什么制度?“一切政府法令”由哪一部门安排执行?这一制度的实施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3)从材料三看,行省有什么特点?行省制度的实施产生了哪些影响?
2016-11-27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临沂市重点学校高一上期期中四校联考历史试卷
5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1)材料1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
(2)结合材料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万历刊本《长沙檀山陈氏族谱》所附族约包括四大纲和二十六个条目:

尊君:祝圣寿;宣圣谕;讲礼法;急赋役。

祀神:礼先师;处里社;谨乡仇;秩乡厉。

崇祖:修族谱;建祠堂;重墓所;秩义祀;立宗子;绵嗣续;保遗业。

睦族:定行次;遵约法;肃家箴;实义仓;处家塾;助农工;养士气;扶老弱;恤忧患;戒豪悍;严盗防。

材料二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1)材料一的史料类型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宗族的基本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自治的社会”形成的根源是什么?并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特点。
2021-07-0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3: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材料4: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纳入宗法体系。……“亲亲”“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成为周礼的根本原则。


请回答:
(1)材料1、2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3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它不是泛泛的所谓社会问题,也不是笼统地民生疾苦问题……他们是针对周文疲弊而发。从这个地方讲诸子起源的问题,才是中肯的。——牟宗三
材料二 学者姜义华在其论著《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结论二: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催化“内生”,“内生”与“外铄”互动型。
——摘编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周文疲弊”的涵义是什么?为什么到春秋的时候会出现“周文疲弊”的问题?儒家和法家提出了哪些解决“周文疲弊”的主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有何特点?汉朝统治者是如何通过“文化上高度认同”而强化“政治大一统文明”的?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年,周天子“封邦建国”,推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周天子将同姓子弟、异姓亲成功臣、旧邦之后分封在东方各地,由他们去治理当地的土地和人民。分封过程中土地占有的多少是西周统治阶级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说周初分封了71国,姬姓有53个,其中的绝对多数。分封制不限于东方,后来又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南土”。这些受封的诸侯国对周王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西周的分封较夏、商更加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当时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用书

材料二   及至汉初,随着社会生产カ的发展,社会形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然而,推行八百年之久的分封制度毕竟在中国土地上根深蒂固。秦朝统一后,原来的六国旧贵族仍在思念故土,而且秦朝的暴政并没有使人民感受到封建统给他们带来的益处,人民难免对以前分封的时代存有怀念。因此,秦亡之际,在各阶层中又形成了一股要求分封的强大思想。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能够审时度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分封,对于稳定社会形势,现固和维护汉王朝的统一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刘庆涛左玉莲《试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初实行封国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区别。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周公、大(太)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太)师职之。

--《左传》

材料二 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之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结合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优势,分析材料三中秦朝国家形态的稳定性优于西周时期的原因。
(3)评价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
2021-01-1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