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动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王室衰弱,一些实力较为强大的诸侯趁机割据一方,并以武力控制周边的中小诸侯,形成了自己的霸业。诸侯国内部权力下移,以臣弑君的事件也屡见不鲜。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春秋后期,周王室更加衰落,无力维护“学在官府”的体制,私人讲学兴起。进入战国,各国统治者纷纷招揽人才,一些大贵族还以养士竞争高下。

——摘编自蒋重跃《从历史印迹中走来的世界˙中国篇》

材料二   2006年,北京广安门内大街原北京义利食品公司场址内出土窖藏战国货币两罐,内含包括赵国直刀、燕国明刀、三晋及燕的方足布等战国货币三万余枚,其中绝大部分为方足布币。据报道者称,这批方足布大概有70余种,发现有所谓“新品种”,如丰子、丰邑、武平类方足布等。广安门内大街附近地区战国时曾是(燕国)蓟丘南古道,也是北京城的起源地……燕国本来是通行刀币的国家,到了战国中晚期,燕国币制中出现了新的货币形态—

——布币。

——黄锡全《近十余年先秦货币的重要发现与研究》

材料三   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边界,只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不一定是统治的权力,而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文化,其中包含了各种地方文化。将各种地方文化吸纳入中原文化,使“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共存而不排他。这样一个核心,加上其放射的影响力,终于形成了“后世”的中国。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


(1)后人以“礼崩乐坏”来描述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一指出“礼崩乐坏”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礼崩乐坏”带来的积极影响。
(2)从材料二中提取信息,分别指出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括出土战国货币的的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相关内容,归纳“‘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的主要原因。
2023-03-2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上海·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铜器铭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图为西周遂公盨(XU),青铜器铭文拓片。内容为:“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沫唯德,民好明德……益干懿德……心好德……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



从遂公盨青铜铭文的内容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主要观念是什么?
2022-10-1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上海专用)02
3 . “中国”与“中国人民”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何尊有铭文122字,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其中有“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句,意思是“以此地(洛阳)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


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何尊”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的《尚书》在《梓材》篇中也记述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文中有“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句,意思是“上天既已把中国的臣民和疆土都付给先王”。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文献中。

材料二   就我所知,“中国人民”这一名称的提出,首先见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货殖列传》。《史记》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就是说“中国人民”这一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了。《货殖列传》所说的中国人民,实际上包含汉朝所设郡县内的各个民族。

——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指出材料一所引两则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
(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指出“中国”与“中国人民”的含义。由此,你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认识?
4 .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罍和铭文,其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养,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从史料的角度说说“青铜器克罍和铭文”的价值。

材料二 2013年至2015年,我国进行了“丹东一号”的水下考古调查。


2013年,丹东在开发新港的清淤中发现水下有异常磁力显示,预测可能存在沉船。2014年,考古人员发现了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初步探明,此船为1894年甲午战争中(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的沉没战舰,暂命名为“丹东一号”。

判断证据

2015年,经过考察出水文物和各领域专家的质询、讨论后,确认“丹东一号”沉船应为。(经远舰、致远舰、超勇舰、扬威舰、靖远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括号里选出一个适当的判断,并找出相应的证据。
判断证据一:
判断证据二:
判断证据三:
(3)观察如图,结合所学说明这幅画创作的历史背景。

2020-10-1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体现了中华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1986年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克盉(hé),盖与器口内壁各铸有相同铭文44字铭文解释:

王说:“太保,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奉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等六族。”克到达燕地,

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为了纪念此事铸造了这件宝贵的器物。

(1)依据材料一,从史料的角度说说“克盉”的价值。

材料二(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2)王绾、李斯对秦朝的地方管理分别提出什么主张?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具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权力机构发展演变的规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大规模祭祀活动的遗迹:甲骨文中显示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年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要由占卜来决定。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就是通过占卜,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宣称“非敢违卜”,于是迁都于殷。…商朝天子既是人,又是联接天人意志的神。

材料二   宗法制示意图



(1)史料一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度的什么特点?
(2)史料二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7 . 自古以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广为流传,但相关历史记载多有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甲: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缯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

——清华简《系年》(采用整理者的“隶定本”)

乙:周宅丰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悦,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此褒姒之所用死,而平王所以东徙也……

——《吕氏春秋》

丙: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注: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中晚期竹简。


(1)综合甲乙丙三则史料,简述从中我们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得出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历史结论并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原因。
2021-12-1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商代统治者认为,上帝是商王的祖先,而商王则是上帝的嫡系子孙。这就使商王从血缘关系上找到了作为上帝合法代理人的依据,不仅上帝与祖先合而为一,而且上帝—祖先—商王也三位一体了。

史料二   周公告诫成王说:“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他主张“裕民”,所谓“裕民”,就是宽以待民。宽以待民就要“明德慎罚”。

——以上均摘编自董英哲《从神本主义到民本主义》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商相比西周的治国思想有何新变化?
2022-10-0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9 . 中国是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文明古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周公吊(悲伤)二叔(指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之不咸(和睦),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

——《孟子·告子》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

——高扬《说说原装的封建》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中的三则史料分析周天子如何强化对天下的治理?
10 . 商朝的政治制度特点

材料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尚书·盘庚》“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

材料二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


思考:上述史料反映商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2022-09-1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