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1 道试题
2 . 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地,称邶国。史书记载“殷民大悦”。后武庚叛乱被杀,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地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未参加叛乱的纣王之兄微子启,国号宋(见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强化血缘认同B.维护社会稳定
C.实现贵族平等D.加强直接管理
2020-06-08更新 | 68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周早期大盂鼎的内壁铸有铭文,记述了周康王册命贵族盂之事。铭文中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与商内、外之臣僚因沉湎于酒以致亡国的教训,告诫盂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周王册命盂”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B.突出周天子权力的至高无上
C.加强周王对地方的直接统治D.确保嫡长子合法的继承权力
6 . 清代学者赵翼指出,《周礼》中记载置县本自周始,“盖系王畿千里内之制,而未及于侯国。若侯国之置县,则实自秦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置县的历史非常悠久②西周时分封与郡县制并行 
③诸侯国置县动摇了分封制④秦始皇时期开始设立县制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7 . 《礼记·礼运》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D.扩大了国家疆域
2020-05-13更新 | 112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雅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俗乐),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对这一现象分析准确的是
①雅乐代表的是礼仪规范②春秋战国之际周礼崩坏
③音乐艺术的日趋通俗化④人才交流促成文化多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5-10更新 | 235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孔子之后“朋友”“同志”有了新的解释:“同处师门曰朋,同执一志为友”。这一解释打破了原有的
A.禅让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世禄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墨子》云:“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之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即夏商西周时期,建国必先立宗庙,宗庙既是祭祖的地方,又是施政场所。这表明,中国早期国家
①国家机构与宗族组织合一②依据宗法关系来治理国家
③排斥异姓贵族的政治权力④不能得到地方诸侯的效忠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