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商代青铜礼器大多造型抽象夸张,纹饰繁缛狞厉,令人心生对鬼神之敬意;西周以来,青铜礼器风格逐渐转向写实简洁。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铸造技艺的进步B.畜牧养殖的发展C.审美观念的改变D.统治理念的革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周时期,祭祀活动具有明确规范。如: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境内的名山大川之神,大夫祭五祀(门、户、井、灶、中溜)等。这表明西周
A.礼仪秩序体现出混乱局面B.宗教仪式盛行
C.祭礼活动具有政治等级性D.拜神观念削弱
4 . 下表是关于先秦时期天命观念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反映出
主要记述引文出处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
“天裴忱辞,其考我民。”《尚书大诰》
“夫民,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
A.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已萌发B.古代神权和王权的紧密结合
C.天命神权下人文精神的发展D.古人对天的认知己趋于理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分封在商朝已出现,当时主要是对自然形成的方国、部族加以名义封号。周朝的分封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这说明,周朝分封制
A.加强了王室对统治疆域的控制B.确立了贵族之间严格的等级关系
C.避免了王族内部争夺最高权力D.体现了统治集团对权力的再分配
6 . “如果把夏商时代的方国联盟比喻为一堆相互间没有太多联系的马铃薯的话,那么周代的封邦建国则是一只装满马铃薯的大口袋,它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这一比喻说明周代的封邦建国
A.具有地方分治的特征B.实现了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控D.促使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
2022-01-17更新 | 322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莆田第二中学、莆田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史载文王“以受命始造周国,故天下君之。其子孙适(嫡)为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如缺嫡其补充制度是“无适(嫡)则择立长,年钧(均)以德……王不立爱,公卿无私”。文中西周得以“百世”传承所实施的制度是
A.分封制B.井田制C.礼乐制D.嫡长子继承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载,商汤伐桀后“大旱七年,洛川竭”,卜筮神谕“当以人祷”。汤曰,“吾所为请雨者,民也,若必以人祷,吾请自当”,遂自焚以祭天,火将燃,即降大雨,方数千里。关于这一记载,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天人感应学说尚未形成B.早期政治文明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
C.尚巫传统左右社会生活D.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
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
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
2019-05-14更新 | 957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西周时期,“和”与“序”是两种重要的价值追求,《礼记》中说:“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由此可见,西周时期对“和”“序”的追求
A.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促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
C.有助于秩序构建和社会和谐
D.反映出官僚政治的基本特点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