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图是藏于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秦砖,上刻“海内皆臣”,其中反映的信息主要是

A.国家统一,皇帝集权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2019-01-18更新 | 266次组卷 | 21卷引用: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
C.颁布细密严苛的法律
D.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2018-11-19更新 | 209次组卷 | 20卷引用: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2018-11-01更新 | 15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一上学期段考历史试卷
4 . 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2018-09-12更新 | 398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3届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三上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谓:“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元史·高智耀传》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其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有什么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有利于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民主政治的发展
C.减少决策失误
D.君权的弱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两个世界——两个现象

英国

1760年,乔治三世继承英国王位。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培植亲信,控制议会,组成一个亲国王的政府,王权呈现扩大趋势。在这期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英国国内对乔治三世的内外政策不满,抗议声不断。在内外压力下,亲国王的内阁倒台。1784年,年仅24岁的小皮特组阁,解散由国王控制的议会,举行议会大选,并且在选举中获胜,国王对议会的控制力被大大削弱。

中国

皇上天纵聪明,高瞻远瞩,见事也比臣高上百倍,臣想来想去,撤藩有撤的好处,不撤也有不撤的好处,心中好生委决不下,接连几天睡不着觉。后来忽然想到一件事,登时放心,昨晚就睡得着了。原来臣心想,皇上思虑周详,算无遗策,满朝臣子们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预料中。臣子们想到的计策,再高也高不过皇上的指点。臣子只须听皇上的吩咐办事,皇上怎么说,臣子们就死心塌地,勇往直前的去办,最后定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材料2:两个世界——两种认识

中国看英国

以羊牛肉磨粉为粮食,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每日食后,以此为通畅圣药。大西洋距中国十万里,亦惟茶叶是急,英吉利较近,皆不能离此。

——琦善(直隶总督,钦差大臣)

至茶叶、大黄两项,臣等悉心查访,实为外夷所必须,且夷商购买出洋,分售各路岛夷,获利尤厚,果然悉行断绝,固可制死命而收利权。

—林则徐《鸦片奏案》《鸦片战后》(二)97页

英国看中国

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马戛尔尼

(1)根据材料1,“两个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中英两个国家的政治状况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2,中英两个国家是怎样看待对方的?这“两种认识”说明了什么?

(3)以上材料说明中英两国的力量对比是怎样的?

2018-01-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临高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曾论述中国古代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材料反映的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生产资本短缺所致C.专制集权政治体制D.国家面临边疆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