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这里的“雏形”主要是指
A.以考试为选拔方式B.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
C.由地方以品行推荐D.注重门第和家世
2 . 遇军国大事,由政事堂会议商议,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凡加特定官衔入政事堂者均可成为宰相,相多达一二十人。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
A.秦B.西汉C.隋D.唐
2021-01-06更新 | 184次组卷 | 5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士人·精英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无论是传统士人还是现代知识精英,都要在时代洪流中作出抉择。

材料一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摘自(北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二   ……科举停废,则意味着希望的破灭。四民之首的士人不再以科举为指挥棒,而是各择出路:通过留学成为上层知识分子精英,旧学即废,全国上下转而崇尚新学,留学成为读书人进阶的最好途径。然而有条件留学的知识分子毕竟还是少数,而这些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归国后往往成为上层精英,如胡适。投身实业,清朝末年,在“西潮”冲击下,“商”念来愈被提升到重要位置,与西方商战,追逐高利风行一时,很多具有传统功名的人转而投身实业,如清末状元张謇、孙家鼐。融入地方政权,成为清末自治运动的重要力量,山西士子刘大鹏。还有一部分人加入会堂,或投身于军事活动,因此传统士人的社会流向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出路更趋多样化。

——摘自何吉美《科举制的存废与清末传统士人的社会流动》

材料三   ……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代表面对接踵而来的社会危机和历史巨变,积极思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走上历史的中心舞台……发动了一场又一场政治社会的革命……。

——摘自康冀楠《清末开封:河南省革命摇篮》


(1)材料一中的“长策”指什么?如何理解“……赚得尽白头”?
(2)“科举停度,则意味着希望的破灭”,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不同时代“他们”的抉择
4 . 众多宰相集体决议政事,使中央集权更健全有效的机制是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军机处
6 .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
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
2020-12-03更新 | 4696次组卷 | 119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2020-11-12更新 | 809次组卷 | 98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卢湾区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和了社会矛盾C.打破了世袭特权D.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
2020-11-05更新 | 467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历史试卷
9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度、行省制度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
2020-10-20更新 | 171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质量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D.郡国并行制
2020-10-19更新 | 115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5-2016学年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