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城市是理解文明的基因。下表是近代南京城市发展部分简表,从中可以推断出(     
   发展史实
1890年曾国荃在南京创立江南水师学堂
1895年修建下关江边公用轮船码头,抵制洋商码头
1905年沪宁铁路南京车站建立
1906年两江师范学堂建立
1918年已停用的江南贡院大部分被拆除

A.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科举制B.南京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C.南京见证晚清选官制的变革D.南京城市交通呈现立体化趋势
2023-03-08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1300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下表中科举制的发展变化(     
时间科举制发展变化表现
隋朝始建进士科
唐朝增加考试科目,扩大取士人数,提高考试地位
宋朝扩大科举规模,对北方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
元朝将儒家经书作为考试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
明清考试主要内容是八股文,从儒家经书中命题作文
A.受当时政治与经济状况影响B.不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C.体现选官依据是家世与才能D.不断提高官员的执政能力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科举制废除前后的几种论述(下表)。

论述出处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同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撰索,最足为世诟讥。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9051015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凑,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业,以使于弟为之,世变至此,珠可畏惧。
1918829
自科考既停以后,改设学堂,几入校读书者,均称学生,所读者,皆教科书,至十三经,全行废除,禁止不读,最重洋文洋字:虽无秦始皇而较樊书坑儒尤甚
刘大鹏(清末民国时期山西的一位乡绅)著《退想斋日记》
根据材料论述,就科举制的存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历史问题并阐释自己的见解。(要求:问题具体,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4 . 下表是《后汉书》列传所记载人物的家庭背景。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
因政治活动而闻名的人物(所占比例)
官员的儿子或孙子88(35%)
名门望族48(19%)
社会地位低下或贫困者9(4%)
无记录可查者107(42%)
A.存在阶层固化的趋向B.名门子弟素质较高
C.察举制已经遭到破坏D.世家大族把持朝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表是察举制与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比较,据此可知
察举制科举制
重视整体素质强调知识才能
长官举荐,“他荐”自由报考,"自荐"
“人、门兼美”“取士不同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窗”
A.选拔标准由学识才能逐渐演变为世家门第
B.选拔方式由地方品评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
C.选拔形式趋向自由化,形式日益松散
D.体现绝对的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2021-11-12更新 | 827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2届高三一模(11月)历史试题(选考)
6 . 古人云“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中国古代在地方治理上积累了丰富政治智慧,阅读下表,下列历史解释比较贴切的是

①县始终是最基础的单位,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②地方层级不断增加,反映出专制主义的加强
③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变化最大最频繁
④州等监察区逐渐转化为地方一级的行政单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1-05-18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