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史记》载:“秦之法,任(保举)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汉承秦制,汉明帝诏令:“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汉元帝时富平侯张勃就因选举不实,被削封邑二百户,死后被谥为“缪”,耻辱延及后代子孙。这些做法(       
A.有助于监察体系的完善B.意在保证荐举官吏的质量
C.抑制了王国势力的膨胀D.满足了政府对人才的渴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乡品本是魏晋中正代表乡党舆论为士人评定的资格等级。一般认为,魏晋士人乡品的评定基于“先天”的家世和“后天”的德行。实际上,中正授予乡品,往往把“后天”因素融入“先天”因素考量。这一现象(     
A.导致了选举权地方化B.表明选官制度逐渐趋于理性
C.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D.体现出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
2024-03-19更新 | 565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北宋政府规定知州知府的任期为三年,但实际上大部分知州知府的任期在两年以内。如北宋福州、越州(今浙江绍兴)等四地在九个皇帝任期内能达到三年一任的知州知府还不到20%:太宗时,任职一年以内的知州知府所占比例为32.4%,到徽宗时这一占比达到66.7%,宋朝的这一做法(     
A.提高了地方办事效率B.保证了宋朝的吏治清明
C.削弱了世家大族势力D.妨碍了地方的有效治理
4 . 汉武帝时,大司农颜异在家中与一客人谈话,来客谈到武帝下令制造的“白鹿皮币”。颜异对客人所议之事什么也没有说,仅仅是嘴唇轻轻动了一下,就构成了“腹诽”罪,被处以死刑。这反映出当时(     
A.君权强化B.刑罚严苛C.思想一统D.吏治腐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汉之初,丞相权力颇重,礼遇亦隆,由此常有君相间的冲突。汉初的丞相虽多深自贬抑,以缓和君臣关系,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对此,汉武帝亲政后(       
A.划分 13 个州部B.颁布“推恩令”C.增强尚书台作用D.设立“中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7 . 出身寒门的晋代文学家左思曾作诗(如图)感慨自己的不得志。这可以用来说明(     
A.贵族政治下的官职世袭B.寒门子弟毫无入仕机会
C.科举制下屡试不第的郁闷D.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2023-10-2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2023-09-07更新 | 1037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     
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
C.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D.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2023-08-29更新 | 1419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在评述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监察体系时说:“设六科给事中,使其成为专门监察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与都察院不相统属,并可互相弹幼。这种台省分立之法,旨在加强皇帝对六部及都察院的控制。”该学者评述的这一监察体系出现于(     
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