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各国国家制度和国情不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方式各异,但也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西方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虽然宣称是民主、平等的,但其形式平等多于实质平等,种族、民族问题的存在使得公务员录用的民主、平等难以真正实现。我国《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指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应予照顾。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退役军人应予照顾。录用公务员时,对报考者要从‘德’和‘才’两方面去衡量,二者得兼,不可偏废。”《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第四章“报考资格审查”第十四条规定“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这是与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息息相关的,与西方国家要求公务员保持“政治中立”形成鲜明对比。


(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综合史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3-01-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
(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
3 . 史家常用“内重外轻”和“外重内轻”论述中国历史上的集权与分权。“内”指中央政府和中央集权,“外”指地方政府和地方分权。由外重内轻引发割据,加速王朝瓦解的是(     
A.秦、西汉B.东汉、唐C.唐、北宋D.南宋、明
2022-11-18更新 | 1406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这表明科举制度(     
A.推动了基层自治B.促进了阶层流动
C.扩大了统治基础D.有益于社会教化
2022-11-10更新 | 1897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汉顺帝年间,尚书令左雄建议改革察举制,规定孝廉被推举到中央后,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官职,“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行政文书)”。这一建议(       
A.扩大了官员选拔范围B.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潮
C.杜绝了察举制度流弊D.影响了后世选官变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962年,宋太祖下令,地方各州的死刑案件都要报告朝廷,由刑部复查。973 年,朝廷委派通过科举考试被录取的文官出任各州管理司法的官员。这些举措旨在(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强化君主的专制统治
C.践行 “重文抑武”方略D.体现国家对立法重视
7 . 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地方官制的失当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2022-05-11更新 | 631次组卷 | 7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代科举出身的士大夫大多出身寒微,缺乏家族的基础,也没有世袭的凭借,流动性很大,与世袭的皇室相比,自然显得微弱无力,不得不特别推尊皇帝。这一现象表明
A.科举制度施行淡化了等级观念B.基层政权向社会下层民众开放
C.社会流动加速有利于君权加强D.选官和用人制度实现公平公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新唐书》中载:“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唐德宗贞元中,德宗将要起用卢杞担任饶州刺史,门下给事中袁高行使“涂归”权,封还词头,揭杞罪状,德宗只好接受袁高的意见。据此可知,袁高行使“涂归”权
A.保证了朝廷政令严谨科学B.符合中枢权力的运行机制
C.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D.加剧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10 . 与《史记》《汉书》相比,魏晋时期的很多史书的人物传记非常繁碎,在一卷之中,祖孙父子兄弟连续叙述,有时多达二十余人。这反映了魏晋时期
A.史学体例的发展B.国家政局的动荡
C.选官制度的变化D.民族交融的加强
2022-03-24更新 | 27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科学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