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2021-06-08更新 | 12015次组卷 | 92卷引用:重庆市两江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择吏》诗云:“一从择吏靠私人,便有名门万石君。……哪处没存宫暗宠,谁家不借祖余熏。”从这首诗反映的情况可以推知
A.贵族世袭政治加剧了诸侯割据B.地方推荐人才使官员道德水平低下
C.阶层固化倒逼考试选官的推行D.才学成为当时官员选拔的唯一标准
3 . 唐代的谏议制度较为完善,谏议形式颇具特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杀,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上疏论其冤,请求尽快抓获凶手以雪其冤。但白居易此举触犯了“非谏职,不当先谏宜言事”的条令,因而被贬为江州司马。唐代的谏官均为实官,即使是荣誉性的散骑常侍,也以实职待之。官职从三品到八品,每个层面上的谏职互有侧重,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分工明确的责权体系。唐代谏官所用的谏纸是专用的,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

——摘编自《浅谈谏议制度》

材料二 唐代是诗歌的繁荣时期,诗歌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其中的讽喻诗具有明显的“谏言”性质。唐代文人不是在事后利用诗歌做一些亡羊补牢式的无力嘲弄,而是在事态萌发之前就能一针见血地指陈政治得失,几乎整个诗坛都弥漫着“经世致用”的风气。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这正体现了唐代的诗歌风貌。

——程遂营《唐代文人的“言谏”与“诗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谏议制度的主要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诗谏”的认识。
2022-02-15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宋宁波人汪洙所作的《神童诗》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诗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① 这种现象使得社会各阶层流动性增大,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 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③ 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④ 有利于社会上重学风气的形成,但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