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时有“杏园宴”的活动,主要内容是探花,即同一榜进士中选出两位,称作两街探花使,让他们骑马遍游长安城内外名园,摘取名花。这反映出(     
A.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关注B.制度设计影响社会习俗
C.科举制蜕变助长奢靡之风D.世人接受社会变迁现实
2 . 两汉颁布察举贤良诏令共四十二次,其中提到“直言极谏”的,多达二十一次。此外,汉宣帝还创立了“上封事制”,鼓励群臣通过“密奏”直接上书皇帝,秘密参与国家大事。这些制度的建立(     
A.突破了宰相对信息的垄断B.剥夺了三公九卿的行政权
C.利于弥补中枢决策的不足D.有助于朝堂议事的民主化
3 . 汉初侍中掌左右杂事,武帝时“严助、朱买臣皆待中…始与闻朝政”,“而其秩尚卑,不干丞相、御史职事。”之后“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禅皆由侍中进,而权势出宰相右矣。”汉朝侍中权力的演变说明(     
A.君主集权加强B.侍中权力失控
C.侍中取代宰相D.权力制度失衡
2024-01-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学联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如图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选拔官员方式的相关凭证。这一方式(     
A.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B.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C.表明近代中国文官考试制度建立D.强化国民党政府独裁统治
2023-08-2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保山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史》有云:“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徂来石先生文集》论述道:“君有佚豫失德,悖乱亡道,荒政佛谏,废忠慢贤,御史府得以谏责之。”这些说明了宋代台谏(     
A.位卑权重,以内制外B.纠察百官,端正风气
C.具言事权,制约皇权D.分割相权,集权于上
6 . 宋初设立通判,州长官不得单独签署文件,需要通判的连署,“大郡州不及万户不置”;至于武臣驻地(     
A.官吏协作行政效率提高B.制度化导致因循守旧
C.行省长官掌握军政大权D.地方官员间的相互牵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让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做丞相,改变了即位早期由贵族做丞相的惯例。之后,汉武帝又让贤良之士“并在左右”与大臣辩论。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凸显B.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
C.皇权进一步加强的趋势D.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以下是清顺治年间科举考试殿试的考试内容。据此可知,统治者力图(     
○顺治三年(1646年):王道之始
○顺治四年:如何得真才,如何防止劣绅欺压乡里,兴兵作战与减轻赋税如何两得
○顺治六年:满汉为一体问题,与民休息之法,不动兵革何以化盗息民
A.完善地方治理B.提倡儒学治国以稳定秩序
C.实现民族平等D.改革中枢机构以维护统治
9 . 五代时期,枢密使一职先是以宦官充任,曾一度左右宰相任免,后多为武将,权倾将相。北宋时,宰相和枢密院各掌文武二柄,彼此牵制,只有当战事爆发时,宰相才会兼任枢密院长官。宋朝统治者此举意在(     
A.削弱宰相权力B.加强中央集权
C.防止权臣乱政D.提高行政效率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鞠佳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

——摘编自鞠佳《变革之路:中国历朝改革得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