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B.导致读书人不关注社会实际
C.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D.成为读书人做官的唯一途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西汉时,有谋士向皇帝谏言:“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宜。愿陛下……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该言论实际是建议西汉王朝实行
A.郡国制
B.察举制
C.中外朝制
D.推恩令
3 . 君权和相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对基本矛盾,封建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是
①秦朝三公九卿制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③北宋设三司使④元朝行省制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   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三省体制”的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