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1 道试题
1 . 《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军政
B.民政
C.行政
D.财政
2016-11-18更新 | 1050次组卷 | 66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0·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2016-11-18更新 | 322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0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3 . “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材料反映的制度应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2016-10-09更新 | 257次组卷 | 35卷引用: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宰相专权而实行的“合议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三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A.唐朝中书省、明朝的六部、宋朝的通判
B.唐朝门下省、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宋朝的通判
C.汉朝的内朝、清朝的南书房、秦朝的御史大夫
D.明朝的内阁、宋朝的枢密院、元朝的行中书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杨绾
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
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
2016-08-11更新 | 187次组卷 | 23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的相权自始至终处于兴盛状态,对相权所采取的几项措施都没有对相权产生实质性的削弱作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宋代所奉行的基本国策是‘以儒治国’,是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A.封建君主专制受到严重削弱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非常突出
C.科举制发展提高了官员素质D.君主未采取抑制相权的措施
2016-06-29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可发达。”这种制度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均田制D.科举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上计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上计一次,即汉法,三载上计,以会课最。唐代基本与汉代相同。……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唐设十五道),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对地方的巡查也分两级进行,即中央对郡国和郡对属县的分级巡视。……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与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高小平等《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二: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除上述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我国古代监察的例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10 . 胡适曾说:“经过这种制度的长期训练,中国人心中已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政府官员并非天生就属于某一特殊阶级,而应通过某种向所有志愿参加考试的人敞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来选任。”这表明“这种制度”(     
A.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唯一途径B.体现了一定范围内的公平公正
C.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2013-05-30更新 | 9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