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科举制(     
A.打破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B.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促进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D.影响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
2022-09-27更新 | 527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探究部)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调整规范了各级官员的编制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使宰相成为国家实际决策者
3 . 史料记载,唐代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平定安史之乱的需要B.节度使权力过于集中
C.少数民族首领的叛乱D.边疆军务强化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选用,而宋代则另设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这反映了宋代(     
A.官僚机构日益臃肿B.宰相权力更加削弱
C.政府机构趋向精细D.官员选拔日益严格
2022-08-03更新 | 476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7届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高三上联考(一)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C.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D.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
2022-05-12更新 | 812次组卷 | 56卷引用:江西省横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朱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流变》等整理

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及评价,请对材料提出你的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20更新 | 968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7 . 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
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
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
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
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
元朝12省183路——971425

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
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南宋人王栐说:“唐末进士不第,如王仙芝辈倡乱,而敬翔、李振之徒,皆进士之不得志者也。……故圣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作者认为宋代科举制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促使社会底层好学上进
C.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D.误导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9 . 论及中国古代某项中央政治制度,有学者称:“此制度变乾纲独断为集体议政,且其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也使得我国古代的政治架构逐渐去除了原始的粗糙,内部的稳定性大大加强。”此项中央政治制度(     
A.参与“议政”者皆为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B.体现了分割宰相事权以集权于皇帝之目的
C.能够弥补政务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D.有利于完善监察体系杜绝官员的贪污腐败
10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每一命令,必须门下省副署,始得发生正式效能。如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命令便不得行下。”这反映了唐代
A.三省分工明确利于决策严密B.门下省的权力高于另外两省
C.门下中书之间是上下级关系D.部门互相掣肘导致王朝衰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