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任何背景的才德之士都可通过考试出任官职;当然,富裕家庭和权势人物的子弟更有时间接受教育。在宋朝,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任何近代前或甚至很多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于是,执政官按照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在审理一切涉及外邦人讼争案件中,有意识地推动罗马法进一步发展……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图一所示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图二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朝代开创的?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看,图一到图二的演变呈现什么趋势?
(2)材料二中“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的现象与当时哪一制度密切相关?这一制度的实施对宋朝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宋朝社会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下列属于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是(     
A.科举制的完善B.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C.察举制的发展D.八股取士制度形成
2022-09-12更新 | 1612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2年7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曹操以陈群为尚书,创设“选官”制。根据家庭出身和本人才能优劣分为九个等级,按等级推举为官。迨及晋代统一天下,以迄于南北朝,都采用此制。此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评定,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考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宋朝开国不久,太祖赵匡胤即开科取士,初步奠定了宋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宋史选举志》说:“有进士,有诸科,有武举。常选之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而进士得人为盛。”除武举稍晚外,其他各科均在北宋之初已恢复起来。宋朝进士、明经等科考试一般分为州试、省试、殿试三级。宋朝的科举考试,与前代有所不同:一是取消了“公荐”和“纳公卷”;二是创立“糊名”和“誊录”之法。宋代科举制度为朝廷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曹魏到唐朝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科举制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从军机处设立的本意看,军机处是中枢机构的一个值班制度。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内阁大臣便不能为皇帝方便地使唤;皇帝也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这样势必会出现在皇帝与内阁之间难以随时配合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启用了近臣作为御前班子,入值内廷,也就成为一条现实的途径。

——据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解释“明朝的教训”并概括军机处设立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