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南人多买虾之细者,生切绰菜兰香蓼等,用浓酱醋先泼活虾,盖以生菜,以热釜覆其上;就口跑出,亦有跑出醋碟者,谓之虾生。岭南西道,鄙俚重之,以为异馔也。”这段史料记载的是哪-朝代的历史(     
A.西晋B.唐朝C.宋朝D.元朝
2023-10-0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汉书·吴王刘濞传》中记载,吴王为吸引更多百姓来吴国,常替应服徭役人员出钱,以免除其徭役;或对其治下之民进行财物金钱的赏赐,改善百姓生活;甚至于盗贼流寇逃到吴国也能被吴王收容。据此可知,汉初(     
A.忽视户籍制度建设B.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C.诸侯国君注重民生D.百姓赋税负担沉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史籍记载:“凡军民土庶诸色户计,所在官司不务存心抚治,以致军民困苦,或冤滞不为审理,及官员侵盗欺诳、污滥不法,若此之类,肃政廉访司、监察御史有能用心纠察,量加迁赏。”史料可用于研究(       
A.秦朝御史大夫的职权B.西汉依据才德察举官员
C.元朝监察官员的职权D.清朝落实“圣谕十六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根据下表信息可知,东汉时期的刺史制度与西汉相比(     
西汉汉武帝时期“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奏诏条察州,秩六百石”;《汉书》记载:“九江太守戴圣,……行治多不法……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
东汉末年自成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并加俸至两千石开始,刺史与郡国守相成为了同级别的官员;《后汉书》记载:“故(刘)焉牧益土,造帝服于岷峨……汉之殄灭,祸源乎此”

A.政府监察制度愈加强化B.实现了地方分权制衡
C.对地方的控制更加严密D.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2022-12-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史》记载“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通判……建隆四年(963),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这反映出宋代政权机构设置的特点是(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间矛盾B.君主专制权力呈现强化趋势
C.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D.通过地方分权来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据《登科记考》记载,唐代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数大体在43万人左右。科举制使受教育的人数大大增加,大批的读书人被吸引在科举制的周围。然而,登科及第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处在考试—落第一再考试—再落第的循环中。还有一些人是考取了功名而未做官或官员离职家居的。这一现象(     
A.提升了传统文化的竞争力B.扩大了唐政府的社会基础
C.顺应了主流意识形态嬗变D.构筑了基层社会文化核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明史》记载,明代六科给事中“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凡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可见,明代给事中(     
A.取代了御史成为正式监察机构B.与元代中书省职能基本一致
C.其审核职能类似于唐代门下D.成为都察院的重要职能部门
2022-12-1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以下是《唐会要》中关于尚书仆射的记载。

这些记载反映出尚书仆射的设置(     
A.使中枢权力机构基本完备B.受到选官制度的直接影响
C.体现了制度的传承与创新D.表明其职能不断得到强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初,由朝廷临时任命主考官,改变知贡举一般多由礼部侍郎出任的做法,称权知贡举,为了分割其权,后又增设权同知贡举若干名,以后成为制度。宋太祖时,知贡举官虽然并不固定人选,但每当朝廷任命之后,并没有立即隔离,他们在主持考试之前仍有足够的时间接受请托或授受贿赂,因而往往发生徇私舞弊的现象,甚至引起落第士人的诉讼。据《宋史·选举志三》记载:“初立四门学,自八品至庶人子弟充学生,岁一试补。差一学官锁宿,弥封校其艺,疏名上闻而后给牒。”此举得到太宗皇帝的赞赏,“后遂为定制”。宋真宗时两次下诏,重申这项制度。为了加强对主考官的监督,又进一步规定,负责各类发解试的考官,也得与知贡举一例锁宿。锁宿制度规定:各级主考官员一经受命,立即和外界隔离,就是家人也一律不得见面,直到考试结束。其锁宿时间一般为一个月,若事情没有办完,就适当延长。

——摘编自崔勇、丁建军《宋朝科举考试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实行锁宿制度的原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实行锁宿制度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科举考试中,杭州所属各县平均状元数相当于全国每县(或卫)平均状元数的约18.32倍。

明代钱塘人何伦,“稍长读书,至古人忠孝大节,辄抚几而叹。父病,不解衣侍汤药者五阅月。”明代钱塘人刘均美,“读书通大义,性孝友”,洪武间以闾右(富豪)徙实京师,“仍以医行”,“售药不二价”,“又喜施病而贫者。”明代杭州人诸让,曾官吏部员外,“清介持正”,遇人馈遗,“辄厉声曰:‘若谓天下无关西汉子耶?’…凡权贵造请,一概峻绝”。

崇祯初,明代杭州科学家李之藻刊行《天学初函》,收入晚明入华耶稣会士所传来的哲学和科技论著20种。《杭州府志》记载杭州人许胥臣,参照传教士带来的“西书”写出天文著作《盖载图宪》。

《钱塘县志·纪制》记载着明代杭州人祭祀抗倭阵亡者之事,载:“忠烈祠在棲霞岑(位于杭州西湖畔)东,祀嘉靖三十二年御倭阵亡陈善道、吴懋宣……。褒忠祠在棲霞岑西,祀游击宗礼,指挥邵昇、姚泓、于岳,御倭阵亡,嘉靖三十七年总督胡宗宪请于朝建祠。”

一一南炳文《明代杭州人的四个亮点》


根据材料中的人物事迹,概括指出明代杭州人的“四个亮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四个亮点”的时代背景。
2022-09-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二8月开学校际联考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