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梦溪笔谈》中记载,“驿传(指邮驿)旧有三等,日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宋代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军事理论水平的提升B.中枢管理机构的完善
C.文人群体的不断扩大D.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成吉思汗时已在境内开设驿站,窝阔台时正式建立驿站制度。忽必烈定都大都后,驿站制度更大规模地发展起来,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据《经世大典》记载,元顺帝时全国有驿站1500多处。驿路东通奴儿干之地,北通吉利吉思部落,西南通西藏。驿站有陆站和水站,水站用船。陆站又有马站、牛站、车站、轿站、步站之分。辽东黑龙江下游则置狗站,用狗拉雪橇行于冰雪之上。1289年设立杭州到泉州的海站。……元政府特设站户,有一定的免税特权,用以维持驿站运行。驿站上一切交通工具和使臣饮食供应,一部分由政府补贴,大部分由站户负担。专用以传递紧急文书的邮驿叫急递铺,用以传递军政机要文件。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驿传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元朝为解决上述深层次问题所采取的其他举措,并说明理由。
3 . 据文献记载:汉初,天子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诸侯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而尊无异等,秩加二千石之上。天子列卿秩二千石,诸侯列卿秩二千石,则臣已同矣……天子卫御,号为大仆,银印,秩二千石;诸侯之御,号曰大仆,银印,秩二千石,则御已齐矣。这表明汉初(     
A.已埋下王国叛乱的隐患B.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完全继承秦朝政治制度D.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制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武帝时期,中朝官员的品级,通常比较低下。《汉书·严助传》记载:汉武帝提拔严助为中大夫,“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由此可知,汉武帝在政治上
A.以小御大,以内御外B.集体决策,集思广益
C.加强监督,防止腐败D.内重外轻,加强皇权
2022-06-27更新 | 738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借故下敕惩治他,刘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属,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     
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上风B.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
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D.唐代皇帝的诏令批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
2022-07-06更新 | 16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7届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下表所示是宋元文献的部分记载。由此可认定的史实是
记载文献
(赵)普曰:“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责天下自安矣。”上(宋太祖)曰:“卿无复言,吾已喻矣。”于是召集石守信等饮酒,释其兵权。[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太祖即位后,禁军将帅自恃功高,所以“多银赛(傲慢无礼)”,太祖收其兵权[宋]王巩《闻见近录》
“艺祖(赵匡胤)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宋]脱脱《宋史》
A.宋太祖强化了对军队的控制B.宋太祖以和平方式收回兵权
C.北宋初期武将危及君主集权D.宋太祖制定了重文轻武策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史料记载.唐代前期实行“统收统支”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其中,“统收”主要表现为租庸调、地税等国家税法的立法权和司法权都集中在中央;“统支”主要是指每年全国各级军政部门的财政支出项目和支出计划都由中央规划和安排,再下达地方政府执行。这主要反映了唐代
A.地方管理的优化B.中央集权的弱化
C.财政体系的落后D.国家治理的进步
2022-05-24更新 | 57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所示是宋元文献的部分记载。由此可认定的史实是
A.宋太祖强化了对军队的控制B.宋太祖以和平方式收回兵权
C.北宋初期武将危及君主集权D.宋太祖制定了重文轻武策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载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另两个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八武)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产所增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也就获得更大的声誉。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魏书·阳尼传》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还未到任就“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免官。”与阳尼同时的并州中正房坚,举人任官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推举出来,另加洪宴“为魏郡邑中正,嗜酒好色,行无检。”如此之人做中正,怎能指望他会品出优秀人才来!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三: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四: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两种选官制度?
(2)两种选官制度的用人标准分别是什么?
(3)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4)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5)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10 . 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皇权被削B.相权得到加强C.中书省独揽大权D.中书省职能专一
2021-09-25更新 | 364次组卷 | 37卷引用:湖北省仙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