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宋时期,政府在科举考试时实施了一些如别头试(将与考官有亲属关系的考生与常规考生分开考试,其阅卷、命题自成一体)糊名法(指将考试考生的试卷上姓名、籍贯、年龄等信息密封起来)等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这些措施意在说明
A.政府加大对考官的管理
B.科举制已经走向了完善
C.根本上杜绝了考试作弊
D.政府注重选拔人才质量
2020-10-20更新 | 257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科举制由士子自愿报名参加中央组织的选官考试,诗赋成为重要的考试内容,最后依据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论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作用。
(3)请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实行的政治、文化意义。
2019-10-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A.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
B.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C.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
D.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2019-04-03更新 | 215次组卷 | 35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这两种制度"的后者指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议政王大臣会议
2017-12-02更新 | 142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 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 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6-11-27更新 | 180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7 . 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分封建国
B.剥夺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附益之法”
8 . 元代中央“诸大小机务,必由中书,惟枢密院、御史台、徽政、宣政诸院许自言所职,其余不由中书而辄上闻,既上闻而又不由中书径下所司行之者,以违制论”,这说明元代时
A.中书省的权力比较集中
B.中书省兼掌军事、民族、监察等事务
C.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D.行省制维持了元朝的稳定
9 . 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A.为了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
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
D.宋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
10 .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其统治的影响有
① 维护了国家的安定
② 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
③ 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④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