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为唐朝三省位置图。中书省和门下省设在皇帝寝居临朝的太极宫,尚书省与其他政府机构设在宫城之南的皇城中。唐朝三省的位置布局,体现出(       
A.中央机构权力的相互制衡B.适于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C.尚书省不是最高行政机构D.中书门下省主管内朝事务
2022-04-08更新 | 363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代,在三司(御史台、刑部、大理寺)共同审理的刑狱案件中,给事中(门下省属官)要根据法律衡量轻重,以免惩罚不当。同时,唐朝还规定如果有留滞的案件和冤案,给事中还要联合御史、中书舍人共同商议审理此案。这说明唐代
A.三省职权分工较为混乱B.注重对诉讼审判的监督
C.司法部门冗官现象严重D.中枢行政遵循理性原则
3 . 下列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其所反映的选官制度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举孝廉,父别居”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
4 . 《哈佛中国史》载:“蒙古人将原来的金、宋两朝的领土分为九个行政单位,元朝统治的核心区域是北京及其周边……其余的领土被分为八个区域……”对这“八个区域”进行管辖的是
A.侯国B.郡县C.九州D.行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以下有关中国古代选拔官员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2022-01-05更新 | 517次组卷 | 70卷引用:贵州省兴义市坪东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宋代的知州经历了从文武臣僚作为临时差遣,权知某州(军州)事,到以文臣知州为主作为常设的州级长官的渐变过程。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A.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B.理学影响力日益扩大
C.文官势力得到了增强D.守内虚外的治国方针
7 . 北宋建立之后,“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A.削弱了地方的财政基础B.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C.军事权完全集中于皇帝D.加强对地方的全面控制
2021-11-20更新 | 357次组卷 | 25卷引用:贵州省兴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论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四类唐诗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这一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9 .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某一地方行政制度的描述:“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地方官进行监督,同时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这一制度指的是
A.郡县制B.行省制C.道府县制D.分封制
10 . 造成下图所示漫画中“悲剧”的措施是
A.使枢密院与“三衙”分权B.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C.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D.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