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诗人孟郊经历了两次落第后,于46岁时考中进士,他满怀欣喜写下了一首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的经历表明
A.地方推举官员的制度被完全废止B.门第依然是唐代选官的主要标准
C.进士科因受重视而考中难度极大D.唐代官员文化素质有了根本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高明的《琵琶记》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该诗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0-11-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唐科举以诗歌作为取士的重要手段,很多当朝的历史时事和典章制度都被用来命制成试诗题目。进士科考试诗赋,以声律对偶定优劣,完全着眼于文字形式方面。唐朝此举
A.以提升儒生的文学素养为目标B.旨在激发诗人创作热情
C.为各阶层士人人仕开辟了途径D.有利于文德政治的构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竭其心思而为之。”这说明
A.唐诗影响深远B.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C.唐诗取材广泛D.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诗是唐代重要的科场应试文体之一,与赋并列杂文试。在科场试诗中,主司首先以正经或注解为题,考生根据题目出处以诗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经义的理解,在行文中,应试者常援经入诗以表现出深厚的经学功底。材料折射出唐代
A.科举进士科多以诗赋选拔人才B.实行兼收并蓄的开明文化政策
C.儒家经典在科举中的重要地位D.儒学复兴推动民间尊儒的盛行
6 . 士人·精英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无论是传统士人还是现代知识精英,都要在时代洪流中作出抉择。

材料一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摘自(北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二   ……科举停废,则意味着希望的破灭。四民之首的士人不再以科举为指挥棒,而是各择出路:通过留学成为上层知识分子精英,旧学即废,全国上下转而崇尚新学,留学成为读书人进阶的最好途径。然而有条件留学的知识分子毕竟还是少数,而这些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归国后往往成为上层精英,如胡适。投身实业,清朝末年,在“西潮”冲击下,“商”念来愈被提升到重要位置,与西方商战,追逐高利风行一时,很多具有传统功名的人转而投身实业,如清末状元张謇、孙家鼐。融入地方政权,成为清末自治运动的重要力量,山西士子刘大鹏。还有一部分人加入会堂,或投身于军事活动,因此传统士人的社会流向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出路更趋多样化。

——摘自何吉美《科举制的存废与清末传统士人的社会流动》

材料三   ……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代表面对接踵而来的社会危机和历史巨变,积极思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走上历史的中心舞台……发动了一场又一场政治社会的革命……。

——摘自康冀楠《清末开封:河南省革命摇篮》


(1)材料一中的“长策”指什么?如何理解“……赚得尽白头”?
(2)“科举停度,则意味着希望的破灭”,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不同时代“他们”的抉择
2020-12-23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唐代谏官工作形式多样,负责谏正皇帝及中央政策。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白居易就做过左拾遗,当时讽喻诗也具有谏言性质。上述现象反映了
A.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开明B.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C.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D.文人的社会地位较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大事记(部分)

建元五年(前136年)设立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博士
元朔二年(前127年)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本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
元狩四年(前119年)在各盐铁产区设立盐官、铁官,组织盐铁生产、销售
元狩五年(前118年)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五铢钱统一由朝廷铸造
元封五年(前106年)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

材料二   清朝形势图



(1)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三则史事,说明它们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清政府经略边疆的举措简述这些举措的历史意义。
10 . 《水浒传》上讲述了一个反面角色黄文炳,是一个在无为军小城里的通判,后来揭发宋江题反诗,使宋江遭到牢狱之灾。北宋的“通判”职权是( )
A.统管地方财政,保证赋税大部分上缴朝廷
B.有调兵权但不统兵
C.有统兵权但无权调兵
D.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制约知州
2020-11-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