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竭其心思而为之。”这说明
A.唐诗影响深远B.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C.唐诗取材广泛D.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该诗体现了王、谢家族的衰落,其根源是
A.集权制度强化B.科举制度创立
C.封建经济发展D.中央官制演进
2020-06-20更新 | 554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止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这是左思《咏史八首》之二。这首诗语出自然,文无雕饰,借用金日殚、张汤、冯唐三个古人(《汉书》皆有传)的故事,鞭挞当时极不合理的
A.察举制度B.门阀制度C.科举制度D.恩荫制度
2020-11-1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诗歌本是吟咏情性的文学体裁。唐代科举以诗入试后,诗歌中经常可见歌颂帝德、盛赞礼乐、称贺祥瑞等内容,也多有士人抒发渴望被举荐提拔、盼望及第之情。材料主要反映,试诗制度
A.制约了唐代诗歌的发展B.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
C.造成现实主义诗歌流行D.导致了诗歌创作功利化
6 . 唐朝科考者在考前往往向主持科考的宰相等官员呈诗,如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写道: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而到了宋代,皇帝亲自主考,且皇帝如宋真宗赵恒亲自写《劝学诗》为科考者摇旗呐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从政治上反映了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人才B.引领时代的价值观
C.科举主导权之争D.冲击了士族门阀制度
7 . 公元796年,年届46岁的孟郊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登上了进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当即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
A.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喜悦B.科举制度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
C.八股取士的公正公平性合理性D.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重学风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
A.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B.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C.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D.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2019-11-22更新 | 525次组卷 | 31卷引用: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宋代儿童启蒙教育的开篇文章所提出的。宋真宗在《劝学诗》说“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和平稳定局面的出现B.文官开始担任地方长官
C.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政策D.解决藩镇割据局面需要
10 . 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涉及到唐朝哪一制度()
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两税法D.九品中正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