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021高三下·湖南·专题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军、城、镇等皆有使职专领,都有兵力配备,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唐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1941年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通过了《边疆施政纲要》,提出了边疆治理和边疆开发的方略。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上都不注重族际治理,而是采取区域治理的方式,从而逐步构建起一个区域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取代了长期存在的族际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但是,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治边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政府边疆治理的不足,并分别说明原因。
2021-05-09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湖南卷)02
2019·甘肃·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监督中央和地方官员是否渎职和失职。都察院长官与六部尚书同为正二品。遇有贪腐大案时,都察院要会同大理寺和刑部三堂会审,监督案件审理是否客观公正。六部给事中由中央派驻六部,对于所有官员都有监督权和弹劾权。在地方负责监督的是互不隶属的三套机构,巡抚、提刑按察使司和御史,实行“御史巡按”制度,御史代表皇帝巡察地方,可以直陈天子。在全国设立锦衣卫所,甚至锦衣卫特务人员潜伏官员家里,监察官员是否贪腐,导致其成为排除异己的工具,造成了大量冤假错案。朱元璋允许百姓对“坐赃害民的官员,连名赴京状奏”,对进京举报官员贪腐的百姓给予表彰。

——摘编自于越《论朱元璋吏治改革经验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朱元璋监察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元璋监察制度改革的影响
3 . 科举考试中经过会试录取的考生,都要进行复试,由于在御殿中进行,称殿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主考官逐渐与考中的举子,形成一种私人关系,也在官吏之间形成各种不同派别。宋太相开宝六年,首开殿试先河,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考生只可以向天子谢恩,成为“天子门生”。殿试科目只有一种,就是策问。策问第一层是选经义中有关治国方略的某一基本论题,让对有策者从经旨上阐述;第二层是让对策者围绕第一层中心论题,联系历代及本朝的相关治国实践展开论述,分析:第三层是提出当今治国中存在的与主论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举人讲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

材料二:



图1清末殿试宫殿前 图2紫禁城某区域宫殿的考生群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科举考试中设置殿试的目的,并概括殿试策问内容的特色。
(2)阅读材料二,指出图1照片中的“殿试宫殿”在图2中的位置(填写代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建筑群的地位并简要说明其文化内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