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唐代中期,枢密使多由宦官充任,“职掌唯受表奏,于内中进呈”。到了唐代后期逐渐形成“宰相、枢密共参国政”的局面,诸多权阉以枢密使的身份执掌机密并参与军国大政的议决。这一变化说明(     
A.有效协调中枢机构关系B.朋党之争日趋激烈
C.枢密使职权的不断异化D.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记载,唐代始设枢密使,掌文书,基本没有实际权力。后唐改称枢密院,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军政。五代后期,枢密使兼宰相再领节度使,枢密使权力达到全盛时期。而宋代枢密院只管军事,与“中书门下”合称“二府"。枢密使权力的演变说明
A.军事机关的调整毫无章法B.皇权与相权矛盾得到解决
C.机构调整服务于皇权需要D.中央与地方矛盾趋于缓和
3 . 汉武帝执政53年,先后更换12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4年,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这表明
A.汉朝丞相位高权重B.汉朝相权无足轻重
C.相权不能制约皇权D.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2020-10-25更新 | 1315次组卷 | 41卷引用:2022年重庆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仁宗年间,“刘保衡鬻卖房产案”曾给嘉佑政坛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三司使张方平因贱买了商人刘保衡的房产,遭御史中丞包拯弹劾而罢免外放。继任三司使宋祁因与宰相宋庠为兄弟,又遭包拯弹劾而离职改任。这表明宋代
A.回避制度能够有效杜绝官员的腐败B.官场争斗十分激烈
C.注重通过监察制度来防范官员贪腐D.文臣注重道德操守
2017-06-04更新 | 343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定时练习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后改为中书省),魏曹丕始设,掌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这种演变表明
A.隋唐君主权力不断加强B.国家行政机构日益庞大
C.皇权专制下的权力转移D.中央官吏权力过度集中
6 . 唐朝和元朝在中央机构中负责全国行政事务的官僚机构分别是
A.尚书省和门下省B.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C.门下省和枢密院D.尚书省和中书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