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汉初年,诸侯国多在边远地区。东汉时,诸侯王多被封在洛阳以东,且离洛阳皆近。其中,离洛阳最远者为河间国,2500里;离洛阳最近者为陈国,700里;其他王国离洛阳一般在1000里左右。东汉王国封域的变化(     
A.改变了郡国并行的局面B.扩大了郡县官员的职权
C.有助于王国问题的解决D.加强了中央的集权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唐代进士中少有人在科学上作出杰出贡献;宋代进士多数出身于平民之家,入仕前有机会目击甚至体验生产劳动,入仕后对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易产生浓厚兴趣,因此后来成为科学家的人颇不少。这得益于(       
A.科举制度发展B.劳动观念变化C.门第观念淡化D.选才标准改革
2022-06-28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一变化过程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2022-07-01更新 | 258次组卷 | 5卷引用:第05练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
2022高二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摘自俞正燮《癸巳类稿》


(1)据材料一指出其所体现的选官制度及选官的主要依据。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什么现象?有何弊端?

材料三   科举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这种统一的选官标准和方式,排除了地方长官对政策的解释权力,即自行解释人才标准和按个人好恶取舍人才的因素。

——摘编自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三,归纳科举制相对于传统选官制度有何变化。意义如何?
2022-06-28更新 | 292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1讲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暑假复习与自学课】2022年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纲要下+选必一)
2023高三·广东·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制度的创新与变革推动了国家治理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二 清初地方实行督抚制,地方层级多,机构重叠。鸦片战争后,地方职能不断扩大,局、所林立,管理混乱。1906年,清政府在参酌各国制度的基础上,推出了地方官制改革大纲,遭到大多地方督抚反对。宪政编查馆于1907年推出了折衷的地方官制改革方案《各直省官制通则》:“各省督抚依旧总理地方军政,督抚衙门设置幕职佐理文牍,分科治事;省以下,为府(直隶州)、州(县),裁撤分守分巡各道,设立议事会和董事会等自治机构;分级设立高等审判厅、地方审判厅、初级审判厅,实行司法独立。”方案颁布后,清廷在东北三省试点,要求其余各省“十五年内一律通行”。民国成立后,部分制度仍有沿用。

——摘编自费秋香《论清末新政的地方官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唐朝的一种政治制度加以阐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推行地方官制改革的原因,并简要评价清末地方官制改革。
2023-01-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6 . 西汉郡级城市时空分布变化导致表中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时间王国区郡区拓展区(即新建郡)合计
前195101525
文帝十六年251540
景帝六年521567
式帝后元二年602024104
前74612021102
前7612020101

A.王国经济实力日趋膨胀B.帝国疆域全面拓展
C.郡区商品经济相对落后D.中央集权逐步强化
2022-04-21更新 | 325次组卷 | 5卷引用:高频考点12汉至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7 . 中国古代为加强对地方管理,各朝代采取了不同措施,下列有关论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秦统一后设36郡,后又不断调整
B.汉朝地方行政制度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汉初地方行政制度中还包括王国和侯国
C.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宋朝沿用
D.元朝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了省、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
2022-06-07更新 | 23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负责地方监察事宜。东汉时期的刺史,已不再如西汉时一般平时巡行、岁末进京,而在州内拥有了常驻治所,皇帝也时常诏令刺史参与平乱、水利等事务。州从西汉初置时的监察区,最终演变为郡国之上的一级行政区。这一变化
A.适应了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B.埋下了地方军阀割据的隐患
C.提升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D.解决了王国问题带来的威胁
2022-04-13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高频考点15监察与谏议-【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尚书左右仆射若得兼衔,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机务”等名,即得出席政事堂会议,获得真宰相之身份。……但到开元以后,即尚书仆射不再附有出席政事堂之职衔了。如是则他们只有执行命令之权,而无发布命令及参与决定命令之权。……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变更制度”的政治原因,并指出其政治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代尚书省的职权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的三省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唐代以前,御史“不专言职”;进明代后,御史有了言谏与议政的职能,“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有大政,集阙廷预议焉”。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臣关系的对立B.御史地位的提高
C.中枢机构的异化D.监察制度的完善
2022-05-23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高频考点15监察与谏议-【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