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从宋明开始,科举制度的“糊名易书”法流行,清廷将其发扬光大。考生试卷统一交给弥封官,弥封官封起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交与誊录生。誊录生将卷面答题内容如实誊写一遍,原始试卷存档,誊写卷交由阅卷官评卷。“糊名易书”法的实施(     
A.意在抑制门阀士族干扰科举取士B.确保了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
C.阻碍了社会各阶层间的人员流动D.进一步推进了科举制度的建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载:“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唐中期后,胡人安禄山先后升(兼)任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长达十余年没有移地换防。此种情形当时较为普遍。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中后期(     
A.君主专制逐渐弱化B.外轻内重军事格局形成
C.中枢决策发生异变D.任官体制潜伏割据威胁
3 . 司马迁《平准书》记载汉景帝时“上郡以西旱,亦复脩卖爵令,而贱其价以招民”,汉武帝时“议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减免罪”。据此可知,西汉政府卖官鬻爵的现实基础是(       

A.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B.北方匈奴的频繁袭扰
C.扩大官员选拔的途径D.政府与社会资源置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关键程序,由此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察举制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经试用考核再任官职
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各地人才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官职
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通过者取得为官资格,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
①官员选拔更为公开和公平 ②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③重文轻武的风气日益浓厚 ④中央逐渐加强对选官的控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中文学家所任官职反映出宋朝政治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姓 名曾任官职职权范围
范仲淹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负责边防
晏 殊枢密使负责管理全国军政
欧阳修枢密副使协助管理全国军政
A.文官出任地方长官B.文官掌部分兵权
C.门第观念逐渐淡化D.节度使变为虚衔
6 . 如表是南宋部分州府解试赴试人数(终场者)及录取比例。据表可知,当时(     
地区时间赴试人数解额录取比例资料来源
资刑庆元初500032156∶l《鹤山文集》
福州开禧年间1800054333∶1《漫塘集》
温州开禧年间800017470:1《万历湿州府志》
严州景定间700018388:l《景定严州续志》
A.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B.政府意图优化官僚队伍
C.南方成为经济文化中心D.科举制录取程序更规范
7 . 宋立国以来,一到灾年就大量到地方上招收灾民进入军队,致军中老弱病多。有时也抓一些罪犯、地痞流氓来补充兵源。这说明当时(     
A.编练禁军减弱地方军力B.军队规模小制约战斗力
C.通过募兵维护社会稳定D.官府主导社会保障事业
8 . 据统计,西汉210年间有宰相45人,而唐代290年间则有370位宰相,多出西汉七八倍。且唐代三省权力的总和,还不如一个汉朝的宰相。相较于西汉,唐代
A.外朝宰相的权力被削弱B.中央政府的工作效率提高
C.封建统治基础得到扩大D.皇帝加强了对朝政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初,朱元璋在科举考试的内容中增加了自己的著作《御制大诰》,一度下令删除《孟子》中约三分之一的章节,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并将孟子牌位逐出文庙,令其不得配享。朱元璋此举旨在(     
A.削弱儒学的主导地位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选拔实用型政治人才D.完善科举考试制度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科举制废除前后的几种论述(下表)。

论述出处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同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撰索,最足为世诟讥。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9051015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凑,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业,以使于弟为之,世变至此,珠可畏惧。
1918829
自科考既停以后,改设学堂,几入校读书者,均称学生,所读者,皆教科书,至十三经,全行废除,禁止不读,最重洋文洋字:虽无秦始皇而较樊书坑儒尤甚
刘大鹏(清末民国时期山西的一位乡绅)著《退想斋日记》
根据材料论述,就科举制的存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历史问题并阐释自己的见解。(要求:问题具体,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