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95 道试题
1 . 北宋政府规定知州知府的任期为三年,但实际上大部分知州知府的任期在两年以内。如北宋福州、越州(今浙江绍兴)等四地在九个皇帝任期内能达到三年一任的知州知府还不到20%:太宗时,任职一年以内的知州知府所占比例为32.4%,到徽宗时这一占比达到66.7%,宋朝的这一做法(     
A.提高了地方办事效率B.保证了宋朝的吏治清明
C.削弱了世家大族势力D.妨碍了地方的有效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朝时,崔瑶和伯父邠、父亲郾、叔父郸都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都担任过吏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清河崔氏“五十年间,四主文柄,上下六载,辉煌一时。”天下以为盛。这反映了当时(     
A.世家大族地位日益没落B.官吏选拔程序渐趋完善
C.科举已成主要选官方式D.旧时代的影响仍然存在
2024-02-24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由中央掌握,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膨胀到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B.改变了崇文抑武的政策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4 . 从宋明开始,科举制度的“糊名易书”法流行,清廷将其发扬光大。考生试卷统一交给弥封官,弥封官封起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交与誊录生。誊录生将卷面答题内容如实誊写一遍,原始试卷存档,誊写卷交由阅卷官评卷。“糊名易书”法的实施(     
A.意在抑制门阀士族干扰科举取士B.确保了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
C.阻碍了社会各阶层间的人员流动D.进一步推进了科举制度的建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晋初年,刘寔在《崇让论》中说:“官职有缺,主选之吏不知所用,但案官次而举之。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世卿世禄制D.九品中正制
6 .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2023-09-07更新 | 996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由于郡县之外,还有王侯国制度,以致景帝时发生“七国之乱”。汉武帝亲自参与制定适用于十三部刺史的监察法律《刺史六条》。第一条是打击强宗豪右以强凌弱的暴行,余下五条都是针对二千石高官的种种不法行为,如不奉诏书聚敛为奸、喜怒无常任意杀人、选举官吏营私舞弊、纵容子弟为非作歹、勾结豪强鱼肉乡里等等,表明了《刺史六条》的打击对象。《刺史六条》在当时起了很大的作用,也为以后的监察立法提供了经验。

——摘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1日06版)

材料二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法制文明发展的时代,监察法也有了新发展。玄宗时期,在总结监察法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监察六法》:“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蠹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

——摘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1日06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刺史的职能,并评价刺史制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刺史六条》相比,指出唐朝《监察六法》的不同之处,并概括产生不同的原因。
2023-09-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养测试历史试题
8 .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690年,尚书省既参与机要决策,又掌管国家政务,但尚书令多阙而不设。对此,《新唐书·职官志》解释:因为唐太宗担任过尚书令,所以臣下都不再担任这一职务。但《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李世民还曾担任过中书令。由此可知,对于尚书令多阙而不设的合理解释是(       
A.宰相的权力已经被架空B.借此削弱尚书省的权力
C.唐朝基本遵循避讳制度D.三省体制由此开始瓦解
9 . 散骑常侍,古之官名。秦、汉皆有散骑,为皇帝侍从,无常职。唐太宗把散骑常侍改为职事官,掌 “待奉规讽”。之后唐高宗又增置二员,左散骑常侍隶属门下省,右散骑常侍隶属中书省,“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散骑常侍的设置反映了(     
A.中枢权力机构职权的扩大B.政府决策机制逐步专业化
C.官员间党同伐异现象严重典D.唐政府重视决策的科学性
10 .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在省并州县的同时,“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贞观八年,向十道派出 使职。剑南道巡省大使“激浊扬清,甚获当时之誉”;李袭誉为“江南道巡察大使,多所黜陟”。唐初“道”和“使职”的设立(     
A.有利于推动文官政治的形成B.发挥了监察机构的有效作用
C.体现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异化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2023-09-06更新 | 22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名校联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