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40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两宋官僚系统官员职数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时间北宋初
(960年)
景德
(1004-1007年)
皇佑
(1049-1053年)
南宋庆元
(1195—1201年)
职数(人)五千一万多两万多四万余
A.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乡村基层治理增强
C.统治范围日益扩大D.世家大族荫袭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有学者指出,汉代遵循“先王公卿之胄,才则用,不才弃之”的选官原则,实行以“孝廉”为核心的察举制,在数百年实施过程中突出了“以德取人”“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等选官标准。这些做法(       
A.引领了社会的价值取向B.促进了人才的灵活使用
C.激发了士人的参政意识D.完善了人才培养的机制
2024-05-05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模拟预测(三)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公元723年,唐玄宗将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二为一、称之为“中书门下”,成为中央的最高权力机构,中书令是大权独揽的宰相。门下省完全失去了原本的审核封驳之权。这一变化(     
A.扩大了宰相参政议政的职权B.进一步减少了中央决策失误
C.实现君主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提高了中枢机构的行政效率
2024-05-02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史记》载:“秦之法,任(保举)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汉承秦制,汉明帝诏令:“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汉元帝时富平侯张勃就因选举不实,被削封邑二百户,死后被谥为“缪”,耻辱延及后代子孙。这些做法(       
A.有助于监察体系的完善B.意在保证荐举官吏的质量
C.抑制了王国势力的膨胀D.满足了政府对人才的渴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乡品本是魏晋中正代表乡党舆论为士人评定的资格等级。一般认为,魏晋士人乡品的评定基于“先天”的家世和“后天”的德行。实际上,中正授予乡品,往往把“后天”因素融入“先天”因素考量。这一现象(     
A.导致了选举权地方化B.表明选官制度逐渐趋于理性
C.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D.体现出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
2024-03-19更新 | 569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时有“杏园宴”的活动,主要内容是探花,即同一榜进士中选出两位,称作两街探花使,让他们骑马遍游长安城内外名园,摘取名花。这反映出(     
A.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关注B.制度设计影响社会习俗
C.科举制蜕变助长奢靡之风D.世人接受社会变迁现实
7 . 汉代各郡国向朝廷上计,丞相先听上计,据此“课其殿最,奏行赏罚”。御史大夫既听上计,也听“刺史”汇报,将两者所述情况加以对照,一旦发现上计不实,便敦促丞相改定官吏的考绩。这有利于(     
A.强化专制皇权B.解决王国问题C.提高地方效能D.完善监察机制
8 . 由于当时西藏的政治经济情况与中原大陆格外不同,故元朝统治者设立了专门的土司制度,对西藏地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管理。这主要说明了,元朝时期(     
A.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B.民族关系的和谐性
C.边疆治理政策具有灵活性D.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9 . 北宋政府规定知州知府的任期为三年,但实际上大部分知州知府的任期在两年以内。如北宋福州、越州(今浙江绍兴)等四地在九个皇帝任期内能达到三年一任的知州知府还不到20%:太宗时,任职一年以内的知州知府所占比例为32.4%,到徽宗时这一占比达到66.7%,宋朝的这一做法(     
A.提高了地方办事效率B.保证了宋朝的吏治清明
C.削弱了世家大族势力D.妨碍了地方的有效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朝时,崔瑶和伯父邠、父亲郾、叔父郸都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都担任过吏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清河崔氏“五十年间,四主文柄,上下六载,辉煌一时。”天下以为盛。这反映了当时(     
A.世家大族地位日益没落B.官吏选拔程序渐趋完善
C.科举已成主要选官方式D.旧时代的影响仍然存在
2024-02-24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