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初,清朝统治者在欧风美雨和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已风雨飘摇,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也穷途末路。为了推广新学、兴办学堂,清政府不得不于1905年废止科举制。随后,八股科举被看作是和鸦片、缠足等同等落后丑恶的东西,为人们所唾弃。在中国人多对科举加以批评的20世纪20年代,早年便出洋且长期接受西方教育的孙中山说出的话石破天惊:“现在欧美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最好的制度。”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时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对科举制进行了更猛烈更深入的批判。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对科举制的批判尤为激烈,称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在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此后一个世纪,对科举制的上述评价一直是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近年来,史学界对科举制重新评价的观点抬头,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新观点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科举制实际上是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即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源头。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古代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


评论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10-01更新 | 255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文明一个根本性特点,就是人的身份地位、财富和社会政治权力在不断流动,而且是制度化流动。第一,身份地住的流动性,是中华文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我们没有固定不变的身份地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可以经过人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改变,人们的身份地位都在不断变动,而且有制度性保证。这个变动是可控的,当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产生了。第二,是财富的流动性。商鞅变法后土地可以买卖,土地就一直在流动中,而且有制度性保证。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第三就是权力的流动,权力是否真正向所有人开放,是否能够真正成为公权力,不仅是政治问题,也是经济、社会、文化问题。

——摘编自姜义华《“自信”的根基》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文明发展的动力”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充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