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官僚制度分别是什么?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其特点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君权和相权的演变的趋势。
2 . “魏末北齐的孝廉秀才,则已是寒门出身的通路。至于北周根本选无清浊(门第高低)”这说明南北朝时期
A.察举制仍是选官的主要形式B.世家大族已经失去选官的垄断权
C.九品中正制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D.选官变化顺应世家大族衰落趋势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

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A.B.C三幅地图反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4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虽然分分合合、王朝更替、偶有反复,但没有改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演变趋势指(  )
①察举制度不断完善②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③专制主义不断强化④民主法治不断健全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政治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唐朝和明朝相权的变化情况。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3)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央官制发展的什么趋势?体现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2020-12-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1、2、3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的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图1至图4,中枢权力体制的变化反映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结合图5,分析这一矛盾演变的趋势。
(3)综合上述图示,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7 .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B.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C.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D.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8 . 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文臣、通判、转运使的设置,反映了(  )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2020-04-16更新 | 309次组卷 | 39卷引用:青海省湟中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唐太宗、明太祖对宰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他们各是怎样做的?
(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明两朝在处理皇权与相权关系上的异同。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何种趋势?
2019-12-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选举制度,在三代以前,是与世袭并行的。之后,由于上级的腐化和下级的进步,主持国政者,为求政治整饬起见,不得不逐渐引用下级分子。乡间的贤能,渐有升于朝廷的机会。汉代的用人,是比较没有什么阶级之见的。但是,贵族的势力,本来潜伏着;而是时的选举,弊窦又甚多。遂至激成九品中正之制,使贵族在选举上,气焰复张。结果,就酿成晋初刘毅所说的,“惟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进士科始于隋,科举之制兴于唐,在取士上,是比较公平的。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明经所重的是帖经、墨义。诗赋固然与政治无涉,经学在政治上,有用与否,自今日观之,亦成疑问。明清,考试关防,日益严密。此似不尊重人格,但利禄之途,应试者和试之者,都要作弊,事实上亦是不得不然的。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下列图片所示为唐代前后期高级官员中,贵族出身的“官二代”“贵二代”以及平民出身的非“官二代”的比例情况。


——摘编自代谦、别朝霞《土地改革、阶层流动性与官僚制度转型:来自唐代中国的证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汉代到唐代,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利与弊,并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